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照护要点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 杨晓存 河南省职工医院院长 王旭东
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则不难发现,老年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问题包括跌倒、压疮、服错药、坠床、噎呛、交叉感染、心理伤害等。其中,老年口腔护理是护理的薄弱环节之一。 从7个方面提升老年护理技能 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护理人员应当从7个方面发力,提升老年护理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增强老年安全照护意识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可逐步融入“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中,促使护理人员了解老年护理的特点;增强与老年人沟通技巧的培训,适当加入手语、哑语等培训;护理人员适当进行角色转换,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考虑护理方式。 给药精细化管理 医疗机构应通过增设自动摆药机摆药服务、严格患者自备药管理、引入发药色标管理、执行发药看服到口、运用PDA(掌上电脑)扫描识别身份,不仅能给护理人员节省时间,让护理人员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服务患者,而且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避免患者在服药方面出现问题。 跌倒、坠床个性化管理 在护理过程中,老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较高。如何更好地避免发生这些危险?护理人员在实践中,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发力:高风险评估量表细化,把风险较高的患者从填写量表时就开始防患于未然;防跌倒宣教个性化,对容易发生跌倒危险的老年患者要特别留意;基础设施配置人性化,在医院、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初,就普及防范措施。 推行标准化导管固定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应当参加统一组织的导管固定标准化培训,并运用品管圈活动改善管路护理质量。 关注身份识别重点环节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有时需要多次核对患者和护理服务信息:对特殊患者识别核对两遍以上,改进床头卡的放置位置,主动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核对,必要时进行护士双人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采取预见性安全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不仅要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更要能预见一些危险,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对环境安全进行评估、对行动安全进行评估、对潜在并发症进行评估等。 全方位多维度关注老年患者安全 医院可以从建筑设计、无障碍医院建设、医院照明安全配置等方面发力,全程关注安全措施的落实,全面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 关注老年患者口腔照护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老年患者的医养照护中,口腔卫生是薄弱环节。因肺炎、支气管炎死亡的人群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95%,所以肺炎又被称为老年病。老年性肺炎患者中因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比例特别高。相关研究表明,80%是由于吸入口腔、眼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大多数来自口腔疾病,最常见的是龋病,其次是牙周炎和牙龈炎。 对于卧床不起或者失智老人、失能老人,护理人员常常忙于照顾饮食、排泄物和体表卫生,很少顾及口腔卫生。同时,老年患者的口腔自洁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发生因不洁的牙齿、龋病和牙周感染引发肺炎和支气管炎。 此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具有生命危险、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后出现的一种肺炎。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 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老年人的口腔护理,通过牙齿、口腔的彻底清洁,积极治疗牙周炎,这对吸入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实践证明,在接受了3个月的口腔护理后,老年患者的牙周炎减少到开始时的1/9,咽部细菌数也明显减少,不明原因的发热明显减少。 不过,当前口腔卫生照护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来规范进行口腔护理的必要任务、方法和频率,但是有一些国外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在康复医院设立口腔中心,主要针对瘫痪患者、失智患者和儿童的口腔疾病进行护理和治疗;或者开展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口腔治疗的口腔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本报记者索晓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