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李振华用香砂温中汤治胃病 |
|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 加减:一、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二、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三、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四、湿阻呕恶者,加苍术10克,藿香15克。五、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六、阳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七、气虚甚者,加黄芪15~3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嗳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诊治。 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两三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湿之力。 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继服。 上方前后共服3个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复查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显示,胃黏膜轻度浅表性炎症。 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可正常生活工作。 (李振华为中国首届国医大师,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已于今年5月23日去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