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顺
注意:一般小儿推拿,无论男女,都推左手。左图是手上穴位图。 增强免疫力: 揉按足三里 操作:患儿仰卧或坐位,双下肢微屈。医生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两三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5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吃饭难: 揉拇指脾经 拇指罗纹面至小指罗纹面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操作:沿顺时针方向揉拇指罗纹面一两次,每次三五分钟。如果宝宝有食积就会有热,可揉肝经、心经;如果有咳嗽症状,可加肺经。 助消化: 神阙穴、天枢穴、中脘穴 操作:宝宝仰卧,医生中指放于其神阙穴、天枢穴,食指放于其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一两毫米为宜,点揉5分钟。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同时也是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其位置向内对应的就是大肠,所以每天按揉两侧天枢穴配合神阙穴、中脘穴可以很好地改善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吸收功能,对于便秘的治疗也极有帮助。 助吸收: 揉背俞穴 操作:宝宝俯卧。医生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其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力度以皮肤凹陷一两毫米为宜,点揉5分钟,先左侧,后右侧。中等手法可直接刺激消化所对应的器官,增加宝宝消化吸收功能。 调理脏腑: 捏脊 操作:宝宝俯卧,医生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宝宝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 经常捏脊,可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使孩子全身气血畅通,对于厌食之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特别提醒 “若要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很多疾病都跟孩子的吃有关系,百病积为先。年轻的家长朋友会让宝宝睡前喝杯牛奶,认为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却极不恰当。因为长时间这样,宝宝的脾胃会超负荷工作,易引起食积内停,日久郁而化热,形成脾胃积热。 “没有内伤积食,不得外感风寒。”脾胃积热是引起感冒的内因,而受凉是引起感冒、咳嗽的外因。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