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头痛
清肝泻火治疗暴聋病
鲁山县人民医院端午假期忙扶贫
宝宝生病试试按摩五穴位
膝骨关节炎治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皮炎
李振华用香砂温中汤治胃病
1
11 1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宝宝生病试试按摩五穴位
 

□高清顺

    注意:一般小儿推拿,无论男女,都推左手。左图是手上穴位图。
增强免疫力:
揉按足三里
    操作:患儿仰卧或坐位,双下肢微屈。医生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两三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5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吃饭难:
揉拇指脾经
    拇指罗纹面至小指罗纹面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操作:沿顺时针方向揉拇指罗纹面一两次,每次三五分钟。如果宝宝有食积就会有热,可揉肝经、心经;如果有咳嗽症状,可加肺经。
助消化:
神阙穴、天枢穴、中脘穴
    操作:宝宝仰卧,医生中指放于其神阙穴、天枢穴,食指放于其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一两毫米为宜,点揉5分钟。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同时也是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其位置向内对应的就是大肠,所以每天按揉两侧天枢穴配合神阙穴、中脘穴可以很好地改善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吸收功能,对于便秘的治疗也极有帮助。
助吸收:
揉背俞穴
    操作:宝宝俯卧。医生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其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力度以皮肤凹陷一两毫米为宜,点揉5分钟,先左侧,后右侧。中等手法可直接刺激消化所对应的器官,增加宝宝消化吸收功能。
调理脏腑:
捏脊
    操作:宝宝俯卧,医生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宝宝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
    经常捏脊,可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使孩子全身气血畅通,对于厌食之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特别提醒
    “若要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很多疾病都跟孩子的吃有关系,百病积为先。年轻的家长朋友会让宝宝睡前喝杯牛奶,认为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却极不恰当。因为长时间这样,宝宝的脾胃会超负荷工作,易引起食积内停,日久郁而化热,形成脾胃积热。
    “没有内伤积食,不得外感风寒。”脾胃积热是引起感冒的内因,而受凉是引起感冒、咳嗽的外因。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