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正常还要吃降脂药吗 |
|
具有卒中史或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即为卒中高危人群,他们常有这样的疑惑:化验单上显示血脂处于正常范围内,还需要吃降脂药物吗?没有高脂血症,还需要降脂治疗吗? 化验单上有“学问” 患者常常很害怕卒中,但对血脂异常却不甚在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由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饮酒等因素的长期作用才最终引发了卒中。 临床化验单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血管,俗称“坏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则可以将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有害物质转运走,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俗称“好蛋白”。 以低密度脂蛋白或总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 ASCVD包括稳定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显著减少其发病及死亡危险。国内外均提倡,以降低“坏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来防控其危险。 降脂具体该如何做 卒中高危人群,化验单上显示血脂正常,还需要降脂治疗吗?又该怎样控制血脂呢? 首先,应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同时坚持规律的适量运动。专家强调,无论是否口服调脂药物,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接下来,才考虑药物治疗。根据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决定是否需口服药物调控血脂。 专家强调,非心脏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该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以减少卒中发生的危险。头颈部大动脉狭窄(狭窄率70%~99%)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低于1.8毫摩尔/升。 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脏原因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需要权衡风险和获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他汀类药物一般一天口服一次,服用时间没有限制,但晚上服用对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效果更佳。服用他汀类药物达到疗效后,应该继续长期使用,如果能耐受,应避免停用,因为停用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可换用另一种他汀类药物、减少剂量、隔日服用,或换用其他种类调脂药物,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那是不是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得越低越好呢?不尽然,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得更低需要增加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增加会导致相关不良反应增多,比如肝功能异常、肌肉酸痛等。 (魏文静 吉训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