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几天前的一个中午,正在家里做饭的李女士感到头晕、眼花,满屋子都转,不敢睁眼,甚至恶心想吐。家人立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医生表示,夏季来临,出现头晕或者眩晕的患者特别多,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过头晕和眩晕不同,应从症状和病因入手,准确诊断和治疗。
专家讲解 本期专家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董俊兴
目前,头晕、眩晕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日常内科门急诊中,就诊患者所占比例并不小,尤其是神经内科和儿科门诊,该类患者比例达到10%~30%,而且就医需求明显。 但是,头晕、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并非易事,不同专科的大夫,即便针对同一头晕或眩晕患者的诊断就常常不同。正因如此,厘清头晕、眩晕的概念,以及导致头晕、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广义的头晕包括头晕、眩晕、晕厥前状、失衡;狭义的头晕即单指头昏。 其次,从症候上看,头晕的表现有头沉、头胀、头重脚轻、大脑不清晰等,但无旋转感,程度重者,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眩晕则不同,患者会有明显的旋转感,甚至感到翻江倒海,摇摆不定,不敢睁眼,还有下落感等运动错觉,同时可伴定位体征。 本人结合在神经内科门诊连续600多例头晕患者的接诊情况,以及近400例眩晕患者的接诊情况,初步梳理出5种常见的导致头晕、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与大家沟通交流。 患病人数排在首位的是耳石症,一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该病的临床特点是头位变化时发作眩晕,少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时间多在10秒以内;发作时是眩晕,不发作时为头晕或有昏沉感。其次是后循环缺血,该类患者大多有动脉硬化的病因,起病急、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数在几分钟或1小时以内);表现为步态不稳、言语含糊、吞咽困难、口周麻木等,可突然进展至意识障碍,延误诊断常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险,所以接诊时一定要高度警惕。排在第三位的是精神性眩晕或头晕,临床特点是患者的眩晕或头晕几乎天天存在,呈持续性无变化,而且伴随症候多,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对这类患者应进行精神状态评估。第四种是偏头痛性眩晕或头晕,临床特点是发作时间持续1小时(也有数十秒至数小时或数日),一般经过休息或睡眠(次日)后好转,有的有明显头痛,头位变化时眩晕感加重,变化没有方向性,或者有偏头痛史,随年龄出现偏头痛形式的转变。第五种是梅尼埃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每次数小时的眩晕;听力减退且随发作次数而减退明显;低调耳鸣;耳内胀满感,该类患者的辅助诊断显示,半规管功能低下、听力下降。 对于头晕、眩晕的治疗,有一般性治疗、对症止晕的药物治疗和对因治疗。其中,静卧休息、避免声光刺激、心理调整、停药观察等为一般性治疗;对症止晕的常用药物有钙拮抗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中药类有天眩清、复方羊角颗粒,改善循环及抗组胺药(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因治疗中,黛力新、舍曲林治疗精神性头晕,利扎曲普坦、佐咪格治疗偏头痛,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后循环缺血,手法复位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 (本报记者文晓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