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洛阳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再传捷报 “健康新安”“健康西工”项目签订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全省首例肝胆外科复杂手术
伊川县慈善医院庆祝建院20周年
三十八年前的病历找到了
汝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素霞获殊荣
图片新闻
三级甲等医院的品质 综合医院的优势
1
11 1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三级甲等医院的品质 综合医院的优势
 

三级甲等医院的品质 综合医院的优势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联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侧记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 群  梁 靓

消防官兵参加急救

刘德纯为术后钢筋穿体患者进行复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省直综合性公立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现有两个院区,共有床位3600张、业务科室90个、病区66个。近日,我们在该院采访时,了解到了多学科联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故事,对这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优势有了更深的体会。
    多科室联动 3根钢筋穿体患者转危为安
    5月13日15时,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一位钢筋穿透身体的患者。患者在洛阳市汉宫路附近一家工地上施工时不慎从二楼坠下,跌在了由钢筋包裹的水泥柱上。3根钢筋穿入患者体内,体外长度约为70厘米。患者的工友拨打120后,患者被救护车送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抢救室护士郑晨晨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患者被送来时的场面:3根钢筋穿入患者体内,从其臀部左外侧刺入两根,从其左侧腰部刺入1根,患者非常痛苦。接诊后,郑晨晨立即通知该院急诊外科医师朱刚毅前来处理。该院急诊科医务人员一起建立静脉通路补液、监测生命体征、剪开衣服、留置尿管进行抢救,并联系消防官兵前来处理。
    闻讯赶来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胡莹莹立即联系胃肠外科、显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科室医务人员紧急会诊,并向该院医务处处长张鹏汇报。张鹏立即通过手机进行联络、协调。很快,消防官兵来到医院,他们在医务人员协助下用液压钳剪断钢筋;医务人员迅速送患者完成了CT检查。
    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后腹壁及腹腔-腹膜后多发异物,伴胸椎、腰椎多发骨折,无明显脏器损伤,未见神经损伤。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刘德纯看过患者及其CT影像,与张鹏及其他科室医生商议后决定联合骨科、泌尿外科、显微外科紧急实施剖腹探查手术。
    手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刘德纯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赵大治相互配合完成。术中,患者腹腔内无积液。刘德纯和赵大治就从患者腹腔入手,从患者体外缓慢地拔出穿入腹腔的钢筋。钢筋被拔出后,两端破口处未见明显出血,医务人员继续拔出另外两根穿入体内的钢筋。3根钢筋被完整拔出后,医务人员观察20分钟没有见活动性出血,多次探查也没有发现腹腔内脏器有损伤。于是,刘德纯进行术后消毒处理,修剪周围坏死组织,置入导管后进行盐水和双氧水数次清洗,并给予清创后加压包扎,谨防感染。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此次患者的及时抢救,得益于我们医院对于急诊患者开辟的绿色通道,并联合多个科室联动,立即启动创伤救治应急预案的结果!”刘德纯感叹道。
    多学科优势 让52岁的蔡先生死里逃生
    对三级甲等医院多学科优势有着同样体会的还有袁正江和他曾经救治过的患者蔡先生。
    温文尔雅的袁正江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主任。建科20多年来,显微外科已完成断肢(指)再植、血管修复、手指再造、组织移植等高难度手术3万多例,并创造了十指完全离断再植九指全部成活、九指完全离断再植完全成活、八指缺损再造成功、双腕及双臂完全离断再植成活等记录,断肢(指)再植例数多、成活率高。近年来,显微外科又将技术应用于整形、器官再造等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
    袁正江提出,尽管如此,在临床上,他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不仅肢体重残、需要再植或重建,还合并多脏器损伤,生命垂危。这时候,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两大优势”就凸现出来了。
    “哪‘两大优势’?一是专业优势,二是多学科优势!”袁正江自豪地说。
    去年5月17日14时许,正在舞钢市一座山上工作的蔡先生不慎被滚落的石头砸伤腰背部及双下肢,导致骨盆骨折、尿道断裂,右小腿损伤、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血管神经损伤、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等,病情十分危急。在8个多小时内,蔡先生先后到当地医院、某大型专科医院、某三级综合医院3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急诊行程超过200千米,但因种种原因而离开,最终于22时36分赶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患者的病情相当严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副主任张新营回忆说。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急诊科、普外科、显微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紧急联动,进行会诊,组织抗休克、清创止血、创伤覆盖等前期处理。次日凌晨1时35分,手术开始。在4小时15分钟的时间里,张新营等齐心协力,为患者做了膀胱造瘘,胫腓骨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右小腿清创扩创、残端修整等手术……几天后,患者骨折处愈合较好,饮食正常,一家人感激不尽。
    为了早产双胞胎 多个科室忙起来
    “医生!护士!快!快!”今年春节前的一天下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急诊楼前,一名男子从120救护车上快步下来,一边跑着,一边喊着。120急救人员小心翼翼地拉着担架。担架上躺着一名产妇。其腹中的双胞胎已经娩出一个,另一个还在产道,情况万分紧急。
    正在急诊科值班的魏玉玲和刘晓丽听到呼救声后,连忙把产妇安置到急诊抢救室,然后查看了产妇和婴儿的情况。产妇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但情绪紧张,而婴儿身体呈紫红色,啼哭声微弱,脐带尚未断开。为了保障产妇和婴儿的安全,魏玉玲决定先把母子俩送进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虽然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很少碰到救治产妇分娩的情况,但是生命就是命令。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把产妇放在病床上,有人安抚产妇情绪,有人找来了干净的被褥为婴儿保暖,有人打电话联系儿科和产科的值班医生紧急会诊。为了预防氧气气流对婴儿造成损伤,细心的护士刘鹏用纸自制了简易面罩,轻轻地放在婴儿的面部。
    这时,考虑到婴儿可能窒息死亡、负压吸引力过大可能对婴儿造成损伤,迅速赶来的会诊医生用嘴吸出婴儿口中和气道内的羊水,并为婴儿剪断并结扎了脐带。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响亮;10分钟后,在急诊科医务人员与产科医师的帮助下,产妇顺利娩出第二个婴儿。随后,两个婴儿被紧急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产妇在经过简单治疗后,也被紧急转往妇产科接受进一步治疗。此时,距离产妇被送进医院还不到30分钟。
    据了解,22岁的初产妇王某当天13时在家中出现羊水破裂,还没等到120急救人员赶到就娩出了一个孩子。因为腹中还有一个孩子未娩出,还没来得及处理脐带,家人就赶忙将产妇送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此次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急诊医务人员扎实的急救技能和快速的急救反应能力,更体现了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多学科协作和院内急会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更加快速、及时地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保障。
    “生命至上,患者第一;救死扶伤,分秒必争!”张鹏说。特别是分级诊疗实施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在基层,作为三级甲等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急诊绿色通道和多学科联动已经成为该院的一大品牌。
 (本文图片由刘云飞、梁靓拍摄)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