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控制医疗成本 必须打好“组合拳”
史丽:帮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
药品零加成政策不能“单兵突进”
色斑治疗的方式与途径
1
11 1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史丽:帮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
 

本报记者  董 菲  通讯员  席 娜

    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五病区封闭女病房里,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不是安稳地躺在病床上休息,而是在餐厅与通道之间来回走动。她们或三五成群,或踽踽独行;时而大声喧哗,时而窃窃私语。
因为热爱 她选择耐心陪伴
    每天8时,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五病区护士长史丽都会准时出现在这群特殊的精神疾病患者面前。每天晨会交班后,史丽都会巡视,对重点患者制定护理措施,安排一天的工作,进行晨间护理及督导等。
    史丽1998年从部队退伍后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工作,一转眼已经19年了。19年间,她从开放病房来到封闭病房,从一名普通的实习生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她说:“军人的天职是严谨、果敢、担当、无条件完成任务;精神疾病护理工作者的天职也是这样。”
    “我们这里的患者病情都比较重。她们没有自制力,常常有自伤、自杀倾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愿意住院、不配合治疗。”史丽说,“精神疾病患者潜在的症状一般不容易表现出来。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必须具有更多的责任心、耐心、爱心以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张先生年轻时在一家工厂上班,40多岁时因意外事故导致精神障碍,被所在的工厂送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由于病情严重,张先生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而且一住就是十几年。
    史丽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照顾张先生十几年,从未听说他有子女,更没有见过其子女来看望。有一天,张先生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张先生去世后,自称是张先生儿子和女儿的两个人突然出现在该院。他们对刚刚去世的张先生无动于衷,张口就向该院索要赔偿金。在受到众人谴责后,他们突然离去,以至张先生最后的身体清理和穿戴寿服都是由史丽和同事共同完成的。
    “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流泪。”史丽说,精神疾病患者大多受社会的歧视,缺少亲人的关爱。张先生的子女如此冷漠,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也更加坚定了她好好照顾精神疾病患者的决心。
因为负责 她赢得患者信任
    患者陈强(化名),因晋升受挫引发精神疾病。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陈强为精神分裂症。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以及岳父和妻子每天的探望和陪伴,陈强的病情逐渐稳定。出院时,该院医生嘱咐陈强的妻子,回家后让其按时服药。
    一天,陈强的岳父一直联系不到女儿,就到女儿家里寻找,一推开房门就看到两具尸体,而当时陈强却呆呆地坐着一动不动。陈强的岳父立即打电话求助。
    听说陈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史丽立刻就懵了。
    “没想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危害这么大。”史丽说,“我一定要帮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融入正常的家庭生活,并尽心尽力照顾他们,让他们重新被社会所接纳。”
    从事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19年,史丽掌握了娴熟的管理技能。她总结了3条管理经验:一是转变护理人员的工作理念,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准确地分析患者的精神变化;二是做好基础工作,增强病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三是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确保患者的安全,主张人性化管理。
    史丽认为,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才能保证高效的护理质量、维护科室的公正与公平、打造最强的护理团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