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看病难题看“孟庄”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张红丽
繁华之中,得一僻静处,人未下车,先见一栋高楼,高楼前的院子里,电动自行车、三轮车、轿车一直排到大门口。 这就是位于中州名镇的孟庄镇卫生院。一番深入采访,不难得出这样的发展经验——这里,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批重点学科,有上级卫生部门的格外重视,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投入,卫生院迅速蝶变 “行医不仅要有仁心,还得有仁术。没有仁心,就做不好医院;没有仁术,就看不好病。”院长李志强如是说。 于是,盖大楼,引人才,建学科,买设备,成为当务之急。2011年,在新乡市、辉县市两级卫生计生部门支持下,该院争取到了中央财政投资132万元建设项目,但距离一流乡镇卫生院的标准还差得远。 虽然镇财政也很困难,但镇政府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追加了1300多万元开展项目建设。 “镇政府大力支持镇卫生院,很少见,足见其民生情怀有多深厚。”李志强感慨。 引来知名专家服务群众 儿科是高风险、高奉献、低收入的专业,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不愿从事这个行当。但在这里,儿科是重点学科之一。 王保安是儿科老专家,退休后被返聘到该卫生院,任劳任怨,一干就是40多年。在他和儿科主治医师任彦青的带领下,这里的儿科形成了完整的护理单元,这在新乡市乡镇卫生院中是没有的,在河南也很少见。 “工分制”,让家庭医生不偷懒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孟庄镇卫生院同样亮点纷呈。他们把辖区分为5个片区,成立了5个医疗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都有一名全科医生、一名主治医师、一名护士。每个月,医疗服务团队都会深入27个村庄,指导患者用药,讲解健康常识。此外,他们还要对60多名与群众签约的家庭医生进行考核。 平时是乡村医生,群众需要服务的就是家庭医生,孟庄镇的签约服务率达98%。 如果家庭医生不主动服务,百姓不满意,怎么办? 孟庄镇卫生院自有“一套”办法——实行“工分制”。家庭医生每向群众做一项服务,医疗服务团队计上对应分值,每季度得多少分就发相应的补助。 李志强又成立一个考核团队,专门监督医疗服务团队。这样相互制约,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更提升了质量,最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