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医学院”打通绿色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崔 静 段桂宏
4年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面简称新医一附院)的100多名医学教授通过微信建起了“豫北乡村医生交流群”,免费培训乡村医生。通过专家线上线下的教学指导和带教,200多名乡村医生享受到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他们亲切地称自己读的是“手机医学院”。 乡村医生能力亟待提升 新医一附院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地处县城的三级甲等医院。该院接诊的患者80%以上来自农村。 如何发挥乡村医生的作用,将“大病”湮灭在“小病”状态?几十年来,新医一附院一直致力于乡村医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免费来院学习进修的机会。 新医一附院小儿内一科医生周福军曾是一名老师,他的学生很多都是乡村医生。 2013年,周福军利用手机微信建立了“豫北乡村医生交流群”,把熟悉的乡村医生拉到群里,同时介绍医院其他科室的专家教授入群,建起了一个学科门类齐全的“手机医学院”。 “群里的专家教授都是新乡医学院的临床带教老师,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理论实践经验丰富。”4月10日,周福军告诉记者,只要标注清楚乡镇和个人姓名就能进入“手机医学院”。截至目前,入群的乡村医生已经突破200人,群里共有师生380人。 一部手机,让乡村医生随时随地“读大学” 在“手机医学院”,乡村医生可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讲述患者的病史、症状,上传化验单、CT等资料;不同学科的专家们则及时指导如何诊治。在这里,甚至有不同科室的专家就某一名患者进行会诊。专家们还会根据不同的疾病专题系统,推送诊疗诊治信息。 “入群学习之后,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眼界也更宽了,真是受益匪浅。”浚县新镇乡村医生贾继坡告诉记者,这种形式的学习,让乡村医生实现随时随地“读大学”。 “师生”相约,边义诊边学习 4月2日,清明节假期第一天。“手机医学院”的周福军、侯文根等5名专家带领长垣县、辉县市等地的数名乡村医生,组成公益医疗志愿服务团队,来到辉县市西平罗乡圪垱坡村开展义诊活动。 周福军告诉记者,2016年年初,他应邀去村卫生室指导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医生学习诊疗知识更直观、更高效。“手机医学院”里的专家们遂决定,不定期自费“组团”去村里义诊。在为老百姓免费看病的同时,还可以手把手带教乡村医生。 每次参加义诊的专家少则数人,多则30余人;参加的乡村医生覆盖了辉县市、卫辉市、内黄县、淇县、滑县等10多个县(市)。 一年多来,“手机医学院”的“师生”们到新乡、鹤壁、安阳等地区的14个乡村组织了14场公益医疗志愿服务,单次参与活动的乡村医生多达80人,开展专题讲座14场次,每次讲解3~8个疾病专题,累计讲解近百个疾病专题,惠及乡村医生近千人次。 “师生”携手,打通绿色生命通道 “手机医学院”的发展壮大,受益最多的还是患者。有了“手机医学院”作为坚强后盾,乡村医生们的诊治水平大幅提高,尤其是对重大疾病的判断力和鉴别力明显提升。其成为村民们信任的“在线120”。 姜盖是滑县王庄镇西沙店村的一名乡村医生。2015年冬,本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深夜突发心肌梗死,生命危急。姜盖接诊后迅速和“手机医学院”的心内科专家李红军取得联系。在李红军的指导下,姜盖帮助老人转危为安。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个以“仁医大爱”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医疗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善着豫北农村医疗卫生的面貌。按照每名乡村医生服务1000人测算,“手机医学院”至少为20万偏远乡村百姓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