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临 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论治痢疾
艾灸治疗胃痛腰痛
识别真假茯苓
参栀清热消积汤治疗小儿发热
培土生金法治疗鼻鼽
清胃散加减治疗口臭
1
11 1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参栀清热消积汤治疗小儿发热
 

□刘洪峰

    笔者临证时常用参栀清热消积汤治疗小儿发热,效果较好。
    处方:党参12克,枳实10克,厚朴9克,青蒿9克,槟榔10克,连翘15克,蒲公英12克,地骨皮10克,陈皮9克,栀子6克,生大黄4.5克,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5克。
    功效:清热导滞,消食和胃。
    主治:小儿胃肠积滞发热。发热以下午或夜间最为严重,腹胀纳差,口渴便干,五心烦热,睡眠不安,辗转反侧,或腹痛,无恶寒及流清涕,舌红,苔白厚或淡黄少津,脉数。
    加减运用:伴外感时,加柴胡12克和葛根10克;腹痛严重时,加白芍药16克和甘草6克;伴恶心呕吐时,加竹茹10克和砂仁6克;伴舌苔厚腻时,加茵陈12克和半夏6克;伴睡眠不安时,加蝉蜕10克和灯芯草6克。
    以上是7~14岁患儿的用量,7岁以下患儿用量减半。每日1剂,煎煮2次,两煎药液混合后加少许冰糖,分两三次温服。
    方解:小儿积滞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该病多因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食物停积于胃肠,郁而化热所致。参栀清热消积汤由党参、枳实、厚朴、青蒿、槟榔、连翘、蒲公英、地骨皮、陈皮、栀子、生大黄、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组成。方中党参扶正祛邪,有调动机体阳气的调摄功能,透表达邪外出;枳实、厚朴、槟榔、陈皮、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均具有消积和胃理气之功效;青蒿、连翘、地骨皮、栀子、蒲公英、生大黄均有清热解毒、通腑凉血之功效。诸药共用,共奏清热导滞、消食和胃之功效。
    病案:秦某,男,7岁,2015年4月15日就诊。患儿以“间歇热,夜晚严重,发病3天”来笔者处就诊,体温37.8~39摄氏度,纳差,腹胀不适,便干,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方用参栀清热消积汤合生石膏。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儿服上药后热退,体温36.5摄氏度,大便每日1次,纳可,舌淡红,苔微厚腻。去生石膏,上方加茵陈15克和半夏6克,共3剂,水煎服。
    三诊:家长诉说患儿诸症消失,要求再服药3剂以巩固疗效。笔者让患儿服用王氏保赤丸,以调理身体。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柳林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