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临 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论治痢疾
艾灸治疗胃痛腰痛
识别真假茯苓
参栀清热消积汤治疗小儿发热
培土生金法治疗鼻鼽
清胃散加减治疗口臭
1
11 1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辨证论治痢疾
 

□郭俊田

    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夏季、秋季。“麦茬烂,无好汉”。麦茬烂的夏季,这时候腹痛、腹泻、痢疾的患者较多。因为人们在三夏农忙时,饥饱失时,暴饮暴食,吃剩饭,喝冷水等,故易患此病。历代医家对痢疾的病名说法不一,古时候称肠癖、滞下、赤白痢等。痢疾多属实证、热证。若对此病失治、误治或治不如法,导致迁延不愈,会发展成虚证。该病一般分为食滞痢、湿热痢、疫毒痢、伏暑痢、休息痢。
食滞痢
    患者因暴饮暴食或吃不洁之物而恶心欲呕,嗳腐吞酸,腹胀腹痛,初始腹泻,相继出现脓血便,轻者每日三五次,重者10次左右。脉沉有力,舌质红,苔薄腻。此乃食滞中焦、化腐生热而泄泻。
    治疗:应用通因通用消食导滞法。方用枳实导滞丸加减。
    处方:枳实12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大黄10克,砂仁10克,厚朴12克,神曲15克,麦芽15克,槟榔12克,木香10克,焦山楂30克。共2剂,每剂水煎3次,取澄清液,分4次服用,日夜兼服。
湿热痢
    湿热痢,现代医学称之为细菌性痢疾。初始发热恶寒,继而腹痛,大便带有脓血,里急后重,每日4~6次,小便短少,肛门灼热。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脓血便。镜检发现有红细胞、白细胞、脓球等。脉滑数,舌质红,苔薄腻而微黄。此乃湿热之邪壅塞肠道,化腐而痢疾。
    治疗:清热利湿,活血行气。方用芍药汤加减。
    处方:白芍药12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当归12克,槟榔12克,木香10克,陈皮12克,苦参15克,葛根15克,藿香12克,砂仁10克。共2剂,水煎,每剂水煎3次,每3小时服药1次,日夜兼服。
    发热时,体温38.5摄氏度以上不退者,应用通因通用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味(加苦参15克)。
寒湿痢
    寒湿痢也称白痢。排泄物如蛋清样白色黏液,每日三四次,无腹痛、无血便、无里急后重,口淡无味,食欲尚可。镜检未见异常。脉迟缓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湿润。此乃暴食寒凉之物,或长期喝冷饮,寒邪停滞于中焦。
    治疗:温中散寒化湿。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处方:党参15克,苍术12克,土炒白术15克,云苓20克,黑附子15克,干姜12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炒白扁豆30克,厚朴12克,甘草10克。共2剂,每剂水煎3次,每3小时服药1次,日夜兼服。
疫毒痢
    疫毒痢,现代医学将其划分为急性中毒性痢疾和亚急性中毒性痢疾。
    急性中毒性痢疾 症状严重,发病急,高热,急性腹痛,欲解大便,如厕排便后会出现神志不清、两眼上翻、瘫软于地或抽搐。切脉时,患者初始脉沉数,逐渐细弱无力。患者呼吸逐渐微弱,血压下降或测量不出,处于休克状态,此时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来不及抢救,呼吸、心跳停止。对该类患者,医生只有用盐水灌肠取样化验才能检测出白细胞而确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此乃热毒暴戾,损阴伤阳而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亚急性中毒性痢疾 症状较轻,头痛,发热,口渴,腹痛,便意频频,体温达39摄氏度以上,大便脓少血多呈暗红色。脉滑数,舌质红绛,舌苔薄黄而干燥。此乃热毒壅盛损伤胃肠,热邪损伤肠络,化腐而高热、腹痛、排脓血便。
    治疗:清热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或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
    处方:白头翁30克,黄连15克,秦皮15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50克,连翘50克,地榆30克,牡丹皮20克,生地黄30克,白芍药20克,大黄20克,凤尾草100克。水煎,取澄清液,日夜兼服,一两小时服药1次,每次100毫升。加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
伏暑痢
    伏暑痢,现代医学称之为坏死型小肠炎。该病为暑、湿、热之邪郁结于肠胃,郁久则气滞血瘀,使胃肠脉络损伤,血溢于肠道而发病,导致肠鸣、腹痛、腹泻,疼痛局限于脐周,继而大便次数增多,呈暗红色血水样便,每日10次左右,发热欲呕,不欲进食,精神不振,体温39摄氏度以上。发病特点为高热,肤热如焚,大便如酱等(如酱油色或洗肉水样便)。血压110/7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大便常规检查结果为血性液稀便,镜检时视野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脉沉数无力,舌质淡红,舌苔薄或腻,微黄而干燥。此乃暑、湿、热之邪郁结于内,郁久则血瘀,瘀阻胃肠,脉络损伤而血溢于肠道。
    治疗:清热活瘀解毒,佐以止血。方用犀地清络饮加减。
    处方:犀角粉12克(分次冲服),生地黄15克,玄参12克,牡丹皮12克,黄连15克,生白芍药15克,地榆炭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田三七12克,鲜凤仙草100克。每次服用200毫升,每3小时服药1次,日夜兼服。
休息痢
    休息痢起病缓慢,腹部隐痛,痛时欲便,大便呈黏液冻胶样,脓血便,色紫暗,气味恶臭,肛门坠重,时发时止,经久不愈,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脉沉细或沉缓无力,舌质淡红,舌苔白薄腻。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黏液性脓血便。镜检时可发现阿米巴囊包,或有红细胞、白细胞(若检测不到阿米巴囊包,在下腹部可触及包块者应与结肠癌相区别)。此乃湿热久羁,化腐成痢,久痢伤阴,营血耗伤。
    治疗:滋阴养血,健脾益气,清化湿热兼止痢。方用四君子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地榆炭20克,当归12克,白芍药12克,黄连10克,苦参15克,乌梅15克,阿胶15克(炖服)。水煎3次,混合,取澄清液,每日服药3次。
    另外,每次口服鸦胆子10粒(去皮取仁装入胶囊中,每日三四次)。
    (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从事中医工作60多年,擅长应用中医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著有《杂病论治》《越千玉壶金方》《郭俊田医案》等书)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