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军 严蔚冰
中医导引学,近日将作为创新性课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正式开讲。中医治疗疾病强调“以人为本”,中医导引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中医在疾病康复中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内容,有助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推动和落实。 中医导引学的学科开设和大专层次学历教育“中医导引按跷与健康管理”专业的火爆,标志着中医导引这门古老的学问在新时期受到了热捧的专业正式回归院校体系。 千百年来,导引法都是中医养生、祛除疾病的重要手段,也多与其他治疗方法相配合,以起到里应外合、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等诸多教学、临床机构,对导引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可是,医学界对导引的认知尚局限于导引功法本身,视其为传统养生方法或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对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中医导引学课程,秉承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其应用涵盖预防、治未病、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 中医导引既有早期形成,单一针对性的马王堆导引图谱(是1974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现存最早的道家导引图谱)、《引书》导引方、《诸病源候论》导引方,又有晚期形成更具有系统性的“五禽戏”导引法、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等,均是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医药康复知识是康复专业中的基础内容,如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对康复治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中医导引法是传统康复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整体观、脏腑经络、气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现代医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综合了形体、呼吸、心理等多种干预手段,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和传承,在临床医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保健和治疗方法。导引的目的是为了“行气”,素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说。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导引学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3个中心:以历史发展源流为中心,以导引法实修、实践为中心,以临床病案为中心。教学团队由中医文献学者、中医导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及有着丰富导引临床康复经验的中、西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组成。 该课程对学生自身的导引实践和康复技能训练均提出要求,只有自身掌握好导引方法,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将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和健康保健工作。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将有助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作者供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