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人口计生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特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处理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
苦瓜叶单味验方
注意大活络丸的不良反应
马拉色菌毛囊炎与痤疮的区别
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的误区
精神病诊疗经验谈
角化增厚型手癣的治疗
1
11 1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马拉色菌毛囊炎与痤疮的区别
 

   患者,男,17岁,学生,颈部、胸背部可见红色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其上有脓疱,皮损孤立,不融合,无白头、囊肿,可见黑色粉刺。患者平时多汗,无焦油接触史,其他无明显异常。患者曾按痤疮治疗一个月,效果欠佳。患者做皮损病原体镜检,可见大量厚壁孢子。笔者给予氟康唑胶囊150毫克/周,外用酮康唑洗剂,一日两次,两周后皮疹消失。
    对于一位青年患者来说,造成毛囊炎的最常见原因是痤疮,可是该患者为什么是马拉色菌毛囊炎,而不是痤疮?痤疮除伴有毛囊炎的皮损外,还应有黑头、白头粉刺,严重者伴结节和囊肿。但该患者的皮疹过于单一,仅有丘疹、脓丘疹,且皮疹在最好发的部位(面部)无。故考虑其他的原因,如多汗、高温。
    马拉色菌毛囊炎曾被称为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其特征是躯干部位多为孤立而不融合的红色丘疹或脓疱,致病菌为马拉色菌,为正常的皮肤寄生菌。在某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马拉色菌可大量繁殖,产生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引起毛囊感染。其诱发因素包括全身或局部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油脂类制剂,营养不良,糖尿病,妊娠以及多汗等。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以胸背部、肩部、前臂好发,也可见于颈部、面部等。该病典型皮损表现为直径在2~4毫米的圆顶状毛囊性红色丘疹和脓疱,基底发红,多为散发或密集,孤立而不融合,对称分布,伴不同程度的瘙痒,镜检可见圆形和卵圆形的厚壁孢子。治疗以抗真菌药为主,并尽可能避免诱发因素。
(新密市 李肇普)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