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六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生活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七版:健康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给您提个醒儿 爸爸也要“备孕”
预防孩子中暑的小妙招
夏饮凉茶自逍遥
头痛头晕 祸首竟是颈椎病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关注医用血管造影 射线机故障 可能引发伤害的风险
关注体外除颤器风险
1
11 1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袁 蒲

   进入夏季,由于湿度大、温度高,比较适合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很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好饮食关,并注意饮食卫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吃同一种食物的人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症状相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酸碱度)等条件下,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食品在食用前不经加热和加热不彻底;熟食品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后,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食品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急性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另一方面是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释放出毒素,被人体的肠道吸收后引起中毒,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肉毒杆菌。高温处理这类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可杀死细菌,但不能消除毒素,人们食用后仍会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与神经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是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时常伴有发热等特点。吐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现象,甚至休克、昏迷等。同时,感染的细菌不同,引起食物中毒的症状也不同。由肉毒杆菌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又称为神经型食物中毒,多因食用由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以及密封发酵的食物而患病。中毒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常伴有乏力、头痛、眼睑下垂,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且病死率较高。
    一旦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应尽快治疗,可有效地控制感染,缓解中毒症状。食物中毒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除毒物、控制感染、尽快补液和对症治疗。对中毒时间较短且吐泻较轻者,可采取催吐、洗胃和导泻的方法;若病人吐泻严重,并伴有脱水现象,应及时补充液体;有呼吸困难者,可予以氧气吸入;有心衰者,应用强心药物;烦躁不安者可用镇静剂等。一些特殊细菌污染引起的中毒,比如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还需要使用抗肉毒血清等进行特殊治疗。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新鲜、无变质的食品。购买肉、海鲜等食物时,应注意新鲜度、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章。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和随意食用病死动物和禽类,更不要购买变质的食品。
    二、控制细菌繁殖。把食品买回家后要及时放进冰箱冷冻、冷藏。熟食应待凉透后放入冰箱冷藏,冷藏食品之间要有间隙。如果没有冷藏设备,可采用盐腌的办法,加8%~10%的食盐腌一下,摊放在阴凉、通风处也可控制细菌繁殖。
    三、及时加工食品。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新鲜食品及时加工,尤其是肉类、水产品等更应如此,这样可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
    四、缩短存放时间。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预防交叉污染。烹调好的食品,应尽量缩短存放时间,最好现做现吃。特别是熟肉制品在无冷藏的条件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4个小时。
    五、不吃隔顿的凉拌菜和剩饭剩菜。若真的要吃,食用前应进行彻底加热处理,煮熟煮透。外购食品或隔夜熟食更要煮透后再食用。
    六、对于火腿、熟肉以及罐头等食品,罐头的两端若有膨胀现象,或色、香、味改变的食品,应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