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管理纵横
   第6版:专版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综合文摘
 
第7版:医药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卫生部:年底同级医疗机构要实现医检互认
应对高温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小儿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应用要点
中暑了怎么办?
糖尿病用药注意三个问题
呼吸系统抗感染治疗应向“3P模式”转变
焦虑症会使心脏疾病发作风险上升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发布
北京市中医局公布6种防暑药方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利湿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
治带状疱疹方
治结膜炎方
1
11 1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应对高温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连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中暑及高温天气相关疾病患者明显增加。卫生部7日下发通知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服务以应对高温气候。
  卫生部在《关于做好暑期高温天气医疗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要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中心)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合理安排人员、设备、药品和车辆,保证急救电话畅通,及时接诊,迅速出诊,妥善处置和及时转运患者。
  通知同时指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做好医务人员调配和门、急诊安排,要加强对中暑患者的医疗救治,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使中暑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做好急救药品储备,确保急救设备和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加强门、急诊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简化环节,提高效率,缩短患者各种等候时间;门、急诊量大的医疗机构要做好患者的疏导和管理;提供温度适宜的就诊、治疗和康复环境。
  此外,卫生部还发布了《高温中暑预防知识要点》,介绍了中暑的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知识要点中提醒,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特别注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
  知识要点指出,如果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可能为轻症中暑;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让中暑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其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等及时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
  另外,知识要点提示,在高温天气要大量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尽量在室内活动等措施,可以预防中暑。 (新华社)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