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祖传秘方 |
|
灵宝市川口乡赵吾村卫生室 宁志刚 西河镇有一位老中医,姓李名晋,白眉光头,祖传五代行医,擅长治妇女血证,药到病除,名扬方圆百里。 其实李老先生看病并无特别之处,也是切脉验舌之后开方子。只是病人取好药后,他总是从一个白色瓷瓶里倒出些许灰褐色粉末,嘱病人:这是药引,煎好后冲服。病人依嘱服用,果然血崩立止,奏效如神。有医生千方百计搞到药引的配方,但其疗效总远不如李老先生,这其中的奥秘只有李晋清楚。 这一年,李晋的独子李源从省城中医学院毕业,李晋非要儿子放弃大医院的工作,回到自己身边,继承这门绝技。李源虽不乐意,但见老父年事已高,只好勉强留下来。李源年少气盛,又自恃念了5年大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辩》等古代医书早已烂熟于心,有意显显身手。 一日,一妇人患血崩前来就诊,恰逢李晋不在。李源切脉验舌,开出了方子。病人问:“可有药引?”李源答:“不用了,都在里面。”三日后,妇人又至。李源忙问咋样,妇人答:“大血止了,还有余血不尽。”李源暗暗得意:这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提笔又开了三付药,充满自信地说:“这三付药服完就彻底了。”谁知三日过后,妇人又至,还说余血未尽,且伴有腹痛。李源紧皱眉头,面露难色。 这时李老先生布满皱纹的脸上荡漾着得意:“照前方再服三付。”然后又取出那个神奇的小白瓷瓶,倒了一些药末,“这是药引,煎好后服用。”这句话李源不知听过多少遍了,惟有今天格外入耳。又过三日,妇人来了,面色红润,精神了许多,说病已全好,多谢李先生大恩。弄得李源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这一年的冬天,年近八旬的李晋忽然中风病倒了。晚上,他把李源叫到床边,语重心长的说:“说来你爹也没多大能耐,只不过吃咱祖上的老本,你不要小看这味药引——血余炭。” 李源一惊,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味止血药呀,怎么到了父亲手里就如此神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以医德为旨。”李老喘了后气接着说,“心主血,发为血之余,咱们祖上五代皆为医生,以济世活人为天职,从不见利忘义,贫富贵贱无别,此谓正心,取的就是这血中之正气,以正祛邪,哪有不愈之理?”然后又吃力地指了指自己的光头:“所以从医五代,皆用自己头发制血余炭……”说罢,头一歪,去了。从此以后,李源渐悟出高深莫测的秘方精髓,修养医道,慢慢剃去一头浓黑的头发,如法炮制,果然疗效非凡,药到病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