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悬壶百味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活”的健康档案距我们有多远
村医“出山”
胡慧慧:吓不倒的女院长
因为有你
春联
我的电脑老师
祖传秘方
最早的人工呼吸法
中药数字讽刺联
抓药的传说
李时珍的救命良药
1
11 1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村医“出山”
  本报记者 吴玉玺 王 平
  前些日子,见到赵正全之前,在去鲁山县赵村乡卫生院的路上,记者与赵村乡卫生院院长耿全州进行了交谈。耿全州这样评价赵正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谈论间,耿全州情不自禁地说了三次:“从良心上讲,我有点对不住老赵。”
  为什么这样说呢?耿全州的话让记者感到不解,更引起了了解赵正全的兴趣。
  “赵正全擅长利用中医中药治疗疑难杂症,在治疗儿科病和静脉曲张方面,在本地很有名气,赵村乡几乎没人不知道他。”耿全州说。
  记者并没有完全相信耿全州的断言。到了赵村乡的街上,趁着下车买烟的机会,记者随意问了一个也是正在买烟的路人:“您有没有听说过赵正全这个人?”
  “你说的是卫生院的赵正全吧?我只认识这一个赵正全,赵大夫医术不错。”路人回答。
  “是啊,一般别人看不好的病,赵大夫能治好。”商店的老板答话道。
  初次见面时,赵正全穿得很朴素,瘦瘦的,但是显得很精神。据耿全州介绍,7年前,赵村乡卫生院濒临倒闭,而赵正全的诊所里每天接诊的患者都很多。
  当时,刚刚当上院长的耿全州,找到了赵正全:“老兄,你知道咱们卫生院的情况,这辆小车就快推不动了,你帮老弟来推推吧?”
  赵正全说,到卫生院工作,他的家人起初很不支持。老伴首先反对:“你都57岁了,还往外跑啥?”子女们也没有一个赞成的:“在家开卫生所每月还收入两三千元呢,到卫生院每月就那千把块钱,图个啥啊?”
  经过几个月的考虑,老赵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耿院长接了个烂摊子,要把卫生院办好,确实需要我去帮帮忙。再说,耿院长来找了十几次了,我就是诸葛亮也该‘出山’了。”就这样,老赵来到了卫生院,帮助卫生院开设了中医科。
  到卫生院工作后,赵正全更忙了。以前面对的多是附近村里的患者,后来全乡的患者都慕名来找他看病。“老赵为卫生院带来了技术、效益和声誉,卫生院能有今天的局面,老赵功劳不小啊。”耿全州说。
  现在的老赵,有一个问题搁在心里放不下,就是自己的养老问题。耿全州说,出于感激,耿全州曾答应老赵,把卫生院救活之后,他将考虑尽全力帮老赵解决养老问题。但是至今,卫生院还没有和社保局协调好,老赵的养老保险还没有能够办下来。这也是让耿全州感觉“对不住老赵”的原因。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