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眼科医生陶勇出席《新浪一年一讲》:“天下无盲”是我的一个心愿
】【关闭 2020/12/28 14:15:57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12月26日,以“向光而行,人生不妥协”为主题的新浪一年一讲活动在北京举行,眼科医生陶勇参加活动并分享了题为“心中有光,何惧未来”的演讲。回顾2020年,陶勇讲述了其经历“生死关口”之后心态上的微妙改变,并围绕其求学、从业中的丰富经历,分享了其对眼疾治疗的探索,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我希望自己经历过生活的曲折、荣辱,依然能热爱生活,坦然告别青春,迎接苍老。”

以下为新浪一年一讲官方整理的陶勇演讲全文。

年初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我感觉到了一些变化。

这种变化很复杂。我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如果要形容一下这种感觉,那么,可以想像成:曾经指引我的那一束光,在我眼里、在我心里,在飘忽,忽明忽暗,几至湮灭,终又明亮。

1月20日那天,我遇袭之后,同事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觉到切切实实的关怀和爱。医院领导也给了我安慰和鼓励,这让我很温暖。还有家人的陪伴,妻子始终在我身边,她给了我力量,还有我的女儿,她是那么可爱。

我是一个相对敏感的人,总能从人们的眼睛里读到一些东西。再说了,我是个眼科医生嘛,天天和眼睛打交道,自然比别人看到的要多一些。

从家人、朋友、同事的眼晴里,除了关切和爱之外,我也感觉到了他们的一些担忧。

他们担忧什么?当然没有人和我直说。但越是这样,我越是会去想:

我还能像以前一样吗?我还能为医疗事业尽情贡献吗?我还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吗?在工作岗位上,我的力量还有多少?还有我的家人,我的双手还有多少力量为他们遮风挡雨?

特别是手术刚结束后的那段时间, 我躺在ICU里,意识慢慢恢复,我的头上缠满了纱布,身体被固定在床上,透过纱布缝隙,我看到自己的胳膊被套着石膏, 身体一动不能动,那个时候,我更灰暗,更恐慌。我完了,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随着身体慢慢好转,灰暗和恐慌情绪有所减退,但刚才说到的那些困惑和痛苦,却慢慢积攒起来,越积越厚,像输液瓶里的滴液一样,冷冷地进入我的身体,直刺我的灵魂。

我的光,暗淡幽冷。

病床上,在被允许接触手机之后,我也听到了网上的一些声音。网友们除了关怀和挂念之外,还给到我各种建议,都是有利于健康恢复的,还有一些,是对医疗环境改进的建议,以及各种呼吁的声音,都让我感动。一位患者的母亲说,她愿意把自己的手捐给我;我的小患者天赐的爸爸,听到消息,哭得不能自已,他们全家为我录了一段视频,时间很长;网上大段大段的留言,字字真心,每一个字,都让我眼眶湿润。

一些留言,是对医疗体制的建议,也有一些,是对凶手的黑暗人性的愤怒。

但有些留言表达了一些困惑,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医生救的人,反过来害医生,救人值不值?学医值不值?

这个问句轰击到了我的内心,我在无人的时候,在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也反复问着自己,值不值?特别是面对我的家人时,这种困惑就越发强烈。我本来有一双健康的手,可以为我女儿扎好看的头发;可以为我妻子做美味的羹汤;可以给我年迈的父母有力的搀扶。而现在,我还能不能做到这些?摧毁这一切的,是我的病人,而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学医,或许就不会遇上这种事情。我学医的意义何在?我的明天会怎样?受伤后的身体还能不能支撑我坚持下去?

指引我的那束光在飘摇。矛盾、迷茫、关爱和鼓励,交织翻滚在一起,陪我度过了100多天的日子。

2020年5月13日,一切都有了答案。那天,我恢复了出诊。

医院微博发了一张我的照片,还配了一句话:真正的强大不是你征服了什么,而是你承受了什么,总有些人的强大超乎于常人的想象。

这是送给我的,越是不幸的人,越能感受到善良的珍贵,我被他们感动了。

我回到诊室,这个充满着病痛、难过和焦虑,但也同样生长着爱和希望的地方。

诊室和外面的过道上,摆了很多鲜花,都是患者还有一些素不相识的人送的。我听同事说,还有些花被拦下来放在了传达室那边,因为这里实在是放不下了。妻子告诉我,我微博评论区的留言和转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峰,我非常惊讶,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多人关心我。虽然我身处黑暗中,但我的那些患者,他们像一盏盏烛光,帮我找到了光明。

复诊那天,我本来只打算看10个病人的,但是忙着忙着,还是看了十五六个,大部分都是孩子。这些家长们和我说,盼了我很久。那些小孩见到我,好像也很激动,但是又尽量克制,保持着安静。估计家长知道我身体还没有康复,特别交代过,叫孩子不要闹腾之类的。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遇袭那天,我们医院有一位叫陈伟微的护士、和一位患者家属海田妈妈冒死救了我。医院为两人的见义勇为募捐了6000块钱,但她们俩却主动提出,把这6000块钱捐献出来,用来帮助那些因为家庭贫困而做不上手术的孩子。像陈伟微这样的年轻护士们,平时嘻嘻哈哈,其实内心都有一股侠气。

她们是天使,眼里有美丽的光。后来海田的妈妈也来看我。她的右手(这块),有个明显的伤疤,是那天被砍留下的,但她好像对自己的伤无所谓,只顾着关心我的康复是否顺利。还有我的同事杨硕,快递员小哥,还有那些默默关心支持我的人,他们是温暖的源泉,他们是光的能量。

我回到岗位上。开始接诊。

我注意到了自己心理的一些变化。往常如果有人走到我的身后,我可能会不太在意,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会害怕,我会特别警觉,低头赶紧回头看。包括在电梯里,我都不愿意身后站着人。

还有, 我的工作形式也有了变化,我做不了手术了。这个我是有心理准备的,这段时间我连生活都不方便,洗澡(这边)就不好洗了,毛巾也拧不干,穿衣服,左手的扣子就不好系,打领带,还有剪指甲,其实都需要别人来帮助,甚至包括吃饭都很困难,打字也没有原来方便。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做手术?。

想到这些,心里还是很难过的。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为了那些支持我的人,为了患者,为了我的家人,我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这一切。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我得自救。

首先,我从遇袭事件中走了出来,我放下了。因为我的人生还要继续阳光,还要继续有价值。如果从此我看世人都是恶人、做什么事都害怕、胆怯,那我才是真正的被害者。如果我无法自救地沉陷在凶手的恶中,那我在本质上就成了和凶手一样的人。凶手因为狭隘和偏执,才会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我不能被他的戾气所传染。尽管我肉体上受了伤,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还知道我将要做什么。

我把心里的铁饼放在了地上。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其次,我打破了自己的惯性。

最近一次在首都医科大学的演讲分享中,我回首了自己这20年的从业经历。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技的阶段。技是指练技术。这个阶段的特质是勤奋和坚持。你需要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学习,在别人吃饭的时候学习,在别人娱乐的时候才能休息。从医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和一份热爱。有使命和热爱,你的坚持才会是来自内心的驱动。

第二个阶段是艺的阶段。你对很多技能已经了然于胸,于是你开始会创新性的提出一些东西,就在这个阶段提出了眼内液检测的方法,通过数字化测试,来帮助确定病因,并且通过成果转化,在全国推广。

艺的阶段,每一个治疗的病人,都像一件艺术品一样,这些艺术品体现出一种美,一种治疗的简约美,一种精准美。通过科学检测的方法,能让大家少走弯路,收到效果,你会感受到一种畅快淋漓的美。

这个阶段最难的,是要打破自己的惯性,大胆去创新,你才能够感受到震撼的美。

第三个阶段是理的阶段。理是指哲理、道理的理。通过从医,把每个人的故事和读过的书慢慢地串在一起,像一幕幕电影,你会从中体会平衡的道理。器官和器官之间的平衡,人和大自然的平衡,人与人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很多道理在你脑海里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很强大的自洽的逻辑体系。这样,你就不容易轻易被挫折、困难或者诱惑打败。找到了一个理,你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主义,自己的主义会形成职业信仰,你的内心就会强大。这种快乐和一般物质上的那种快乐是不太一样的。

现在,我并不希望我受伤这件事被太多人关注,在我的眼里,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在生死边缘挣扎,相比起来,我和他们并无二致。这件事真正的意义在于,我能为这些关注我的眼睛呈现什么样的价值。

做到这些,那么我做不了手术这件事,似乎也就没那么痛苦了。因为我能想通整件事情,不会在这个事情上悲观沮丧了,完了,这辈子完了,不会,因为我的自洽的逻辑体系是足够完整的,而且我本来就敢勇敢地打破了自己的惯性。

要让光明亮,要让火焰升腾。

我会做更多开发性和创新性的东西,让技术普及,让更多的人受益。这其实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只需要在时间分配上更合理一些,让用于科研的时间得到保证。

科研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在我们现有的治疗手段还有限,不能解决盲人的视力问题的时候,让大家看到希望就很关键。看到什么希望?看到他即使失明了,还能过上好的生活,还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还能自己养活自己,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让他们觉得,有朝一日科技高度发展了,还有机会能恢复他们失去的视力,这就是看到希望。只要怀揣希望,死去的意志就会在心里复活。

除了把光明引入患者的眼中,还要把希望带到他们的心中。而做科研就是重中之重。

我现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把眼内液检测的技术推广到了全国,提升诊疗效果,尽量降低失明的风险。未来还有更多的科技性产品,能够帮助一些低视力的人重新获得学习和阅读的能力,能让盲人感知空间距离和眼前障碍物的形状和大小。医生所能带给病人的希望,不只是解除病痛,还有在生死之间的一种期待。

未来的技术还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技术,外泌体技术,等等,我相信有朝一日一定能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人工视觉,到时候就能把光明引入到所有人的眼中。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大家心里有希望,眼睛有光明,这才能叫天下无盲。

“天下无盲”是我的一个心愿。

前段时间,我有机会去了一次中国盲文图书馆和北京市盲校,这次经历让我非常感慨。一直以来,我们只关注患者的视力情况,却没有关注患者心里的希望。我觉得这是人文的缺失。

现在虽然科技很发达,医疗技术比原来先进,但也越来越把人割裂开来。人被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器官,而忽略了人是一个整体,他有内心、有情感。

我这次在盲文图书馆碰到的一位男士,他两只眼睛视力都很差,当时他在电脑前面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他看不清画面,说只能看到一团花一团绿,但是他可以听,听得还很开心。刚开始,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开心。他告诉我,他在这儿,能跟别人去聊天,还能感觉到有生活。

我原来认为视力跟幸福是等号,其实不是,很多时候,幸福就在于你对未来的生活还有没有指望,还有没有期盼。

而幸福的反义词是什么,是不幸吗?我觉得是麻木。这给我的触动很大。盲人的内心非常明亮和清澈。如果我能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或许能帮助改变他们的人生,让盲人享有该有的权利,能独立并快乐地生存于这世间,也是我受伤后拥有这点影响力的意义所在。

这坚定了我做公益的决心。24号平安夜,我带着我的研究生去给盲校的学生去做了体检。后面我们会给他们积极的治疗,让他们脱盲或者有更好一些的视力,如果治不了的话,我们也会给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以后我们每年都会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这是我的长期计划。

说在最后的话

我借新浪新闻的这次活动,向年轻人说几句最想说的话。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我们不要、也不能被眼前这些东西给打败、击垮,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己讨厌的人,如果我们总是委屈、抱怨、吐槽,那我们的色彩就太灰暗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甘于平淡,但不能甘于平凡的溃败。我希望自己经历过生活的曲折、荣辱,依然能热爱生活,坦然告别青春,迎接苍老。希望你们也一样。

要明亮,不要灰暗。不要放弃。

让信念之光,带你前行。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责任编辑:刘耀东 
编辑:朱晓娟 
审核:梁如意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详细】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详细】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详细】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