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玲 文/图
10月31日晚,“一带一路”中国针灸技术交流大会“牵手”郑州中医药文化夜市拉开帷幕。活动持续至11月1日晚,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传统中医服务。 义诊台前,数位中医专家忙着把脉问诊。市民李女士因咳嗽、失眠来咨询。根据她的症状,中医专家诊断为秋季肺燥,遂手写个体化养生方案,并标注麦冬茶中的材料配比。在体质辨识区,护士拿着中医体质量表,为市民讲解体质特点并给出建议。 非遗技法体验区最为热闹。在“常氏三绝”展台前,医师用娴熟的手法为市民推拿肩颈。在“苟氏功能针刀”展台前,传承人讲解疗法原理。葫芦灸、火龙罐体验区艾香袅袅,市民王女士体验后直呼“舒服”。在中药香囊DIY(自己动手做)台前,市民林先生边做边用手机记录。 在秋季养生茶品尝区,工作人员递上泡好的药茶,并讲解不同药茶的适用人群,市民刘先生边喝边记录。在“识百草”展台前,黄芪、麦冬等中草药整齐摆放,孩子们好奇地触摸着(如上图),家长拍照留存,打算回家教孩子认中药。 18时,八段锦表演开始。教练身穿传统服饰,随着舒缓的音乐舒展身体。赵女士练完还拍了视频,准备回家和老伴儿一起练。 郑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徐学功说,中医药文化夜市已连续举办多场,成了医院的品牌项目。这个活动“接地气”,相关内容“按需定制”,还邀请市级流派传承人参与,让市民免费体验非遗中医技法。他说,如今,在中医药文化夜市里,年轻人超过一半,这得益于有趣的互动项目,且部分年轻人分享的体验视频成了“活广告”。 徐学功说,夜市只是起点,未来将继续坚持公益属性和体验导向,让夜市走进更多地方;计划引入VR(虚拟现实)经络导航、开展线上义诊、开发中医养生小游戏、设置“中医小课堂”,在坚守传统中医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让中医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此次在二砂文创园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是“2025中国·郑州‘一带一路’中医针灸技术交流大会”的活动内容之一。“2025中国·郑州‘一带一路’中医针灸技术交流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指导,郑州市中医院主办,河南省针灸学会协办,主会场及两大分会场同步开放,让市民沉浸式感受中医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