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最早提出养生概念的著作——《庄子》 |
| |
□黄新生
庄子,名周,宋国(今商丘)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是先秦诸子代表性著作,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书中大部分篇章都是庄周自己所作。该书不仅是一本哲学文学名著,还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养生”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卫生”一词,则出自《庄子·庚桑楚》。《庄子》中的中医药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涵丰富的养生思想 一是形神共养其德全。《庄子·外篇·知北游》记载:“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外篇·至乐》记载:“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也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产生了人的形体,形体的运动是生命的本源。 养形对人体非常重要,运动是养形的重要方法。《庄子·外篇·达生》记载:“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形体是生命的载体,只有保养好形体,才能让生命更加健康长久,但是养好形体而英年早逝的也大有人在,故养形之外,养神同样重要。 《庄子·外篇·达生》通过10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养形和养神的主题。例如呆如木鸡的典故,讲述通过精神内敛、戒骄戒躁,保持内心平和,避免外界纷扰,是“德全”的养生方法。 二是顺应自然尽天年。《庄子·内篇·养生主》记载:“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督脉位于人体正中,比喻天地运行的中正轨迹,以之作为养生的准则,自然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庄子以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来阐明这个观点。“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如此富有诗意的描写,来形容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庄子认为天道有常,个人养生要与天地的自然属性相吻合,这与中医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是一致的。 三是恬淡虚无寡欲望。《庄子·外篇·刻意》记载:“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庄子认为,贵、富、显、严、名、利,容易扰乱人的意志;容、动、色、理、气、意,容易束缚人的心灵;恶、欲、喜、怒、哀、乐,容易影响人的品德;去、就、取、予、知、能,容易阻塞人的大道。只有摆脱这些束缚,才能心地明彻,顺应自然。这与《黄帝内经》提出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观一致。 “无用之用”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却有着重要的价值。领悟了“无用之用”的人,才能从社会功利中解脱出来,内心获得巨大的自由和宁静,真正做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 四是动静结合重导引。庄子崇尚像彭祖那样导引吐纳、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庄子·外篇·刻意》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认为导引吐纳是彭祖高寿的重要方法,“吐故纳新”与“熊经鸟申”已成为气功界的常用术语。把形体锻炼与精神调养结合,达到“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广博的医学理论 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阐释。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庄子已用阴阳学说来分析疾病。《庄子·内篇·大宗师》记载:“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庄子认为阴阳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庄子·外篇·在宥》记载:“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自然界的阴阳二气失衡,导致天气异常,寒暑不均,伤害人体,是为六淫外感,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外因。“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导致阴阳失衡,进而产生疾病,是为七情内伤,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内因。这些论述是对六淫、七情致病较为早期的认识。 二是临床病例分析。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前害怕完不成任务,内心焦虑生病,描述自己的病情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这里的“阴阳之患”是指由于情绪过激损伤人体阴阳平衡导致的疾病。叶公子高接到出使任务后内心焦虑,只有不停食用冰块才能使内心暂时平静下来。因此,叶公子高认为自己所患的是“内热”。“内热”的产生机理是阴虚,叶公子高的“内热”是由于情志郁结化火,灼伤阴津导致。 《庄子·内篇·人间世》还讲了郁怒化火而发生“心厉”。文中借孔子之口对叶公子高说:“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勃然于是并生心厉。”属于对叶公子高“内热”疑问的解答。“心厉”是由心气郁结化火而生的,在这里,借孔子之口将七情内伤、脏腑理论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到一起。怒则伤肝,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与心火母子相及,相互影响,临床常见因怒而导致疾病加重情况。 三是提出大量中医药文化概念。除养生、卫生外,《庄子》还有许多医学名词。“天年”指人的自然寿限。《庄子·内篇·人间世》记载:“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黄帝内经》记载:“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和”指自然和顺之理,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庄子·外篇·知北游》记载:“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黄帝内经》记载:“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天子”指懂得自然之道,做到天人合一的人。《庄子·内篇·人间世》记载:“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黄帝内经》记载:“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庄子》一书对后世文学、哲学、中医药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该书被尊为《南华经》,是古代文人养生的必看书籍,如宋代徐积《赠袁评事》记载:“人间有寿鹤,天上有寿星。更若欲齐椿,但看南华经。”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健康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