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十五年,织密一张网,温暖千万家 |
| |
(上接第1版) 渑池县将县级专科医师编入全县慢性病健康管理团队,以乡镇为单位提供服务,协助开展业务查房、带教、健康讲座、坐诊、质控等工作,目前已将2.9万余名高血压患者、1.1万余名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纳入规范管理,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慢性病服务体系的有效融合。 郑州市则搭建“互联网+慢性病”管理平台,把远程血压、血糖设备铺设到村,数据实时推送至家庭医生团队,按风险等级实行县、乡、村分级管理,全市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超80%。“以前村民测完血压不知道该咋调整用药,现在数据一上传,县级医院专家就能远程指导,方便多了。”巩义市的一名家庭医生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打通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尉氏县邢庄卫生院创新“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生+村医”三医联动机制,组建39个家庭医生团队,实行“一村一团队”,通过“专车接送体检+早餐供应+导医陪检”,让老年人体检参与率大幅提升;同时采取集中签约、上门签约、APP(应用程序)签约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重点人群履约率达90%以上,健康帮扶户履约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还将儿童青少年健康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针对儿童高血压、肥胖问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完成4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规范筛查,构建“三级医院牵头+基层协作”的全年龄段管理模式,不仅推动了儿童脊柱侧弯、心理健康的规范化管理,还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庭关注血压管理。 “过去我一直觉得孩子胖点儿没什么大不了,直到医生上门宣传后才明白,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现在我们全家都跟着孩子一起锻炼了。”郑州市民刘女士的这一转变,正是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 惠民实效:公共卫生服务暖民心 “我家孩子出生时,医生不仅上门访视,还定期提供免费体检,真是省心又省钱!”渑池县年轻妈妈王女士翻看着孩子的健康手册,脸上满是笑容。15年来,该县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效,在群众的健康指标和满意度中得到充分体现: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15%、产后访视率达98.74%,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7.77%、新生儿访视率达99.75%。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安心与幸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性价比”持续提升。2022年~2024年,通过分析河南省整群抽样的县域数据,并采用年龄、性别及疾病诊断数量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发现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人群与未纳入管理的人群,在县域住院次均费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该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到2024年,两类人群的次均费用差值已达793.43元。同时,纳入管理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对重点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每1元投入可产生超过5元的健康效益。 重点人群超重肥胖率呈下降趋势。2020年~2024年,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数据显示,纳入管理的重点人群中,超重率与肥胖率均呈下降态势,其中中心性肥胖率下降近5%。 “过去我每年都要住院两次,现在医生定期随访,帮助我调整用药和饮食,今年一次都没住过院,节省了不少费用。”三门峡市慢性病患者赵先生的亲身经历,正是公共卫生服务“以小投入换大健康”理念的生动写照。 如今,行走在河南城乡大街小巷,从城市社区的健康小屋到山区乡村的村卫生室,从省级专家的下沉义诊到乡村医生的上门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如阳光雨露般渗透到河南的每个角落。站在新的起点,河南将以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让更多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