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祎然 路明霞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力武器。及时接种疫苗,在人体与疾病之间建立一道“屏障”,可以阻断传染病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因此,疫苗又被称为“人群大处方”。我国从1978年开始对适龄儿童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不仅是儿童的“专利”,对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也一样重要!据《中国成年人疫苗接种指南(2023版)》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不足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0%以上),这也导致中老年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提升中老年人群疫苗接种意识刻不容缓。 为什么中老年人也要接种疫苗?第一,中老年人活动范围大,感染风险较高。中老年人经常出入菜市场、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这些环境易形成传染病传播链,疫苗可帮助其建立特异性免疫屏障,将感染风险降低60%~80%。第二,不同疾病好发年龄不同。有些疾病成年人高发但是儿童不高发,如带状疱疹,好发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人群,50岁后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需要通过接种疫苗降低发病风险。第三,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该疫苗所预防传染病的重症与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免疫细胞活性下降30%~50%,且80%以上的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罹患感染性疾病后进展为重症的概率是年轻人的5倍~10倍。第四,“关口前移、重在预防”可以降低家庭医疗支出。以肺炎为例,老年肺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约2.5万元,而23价肺炎球菌疫苗接种费用仅为300元~500元,且接种后可提供5年~10年保护期,从长期来看能大幅减少医疗开支。 中老年人可以接种的疫苗有哪些呢?第一,紧急情况下需要接种的疫苗:如被狗咬伤流血,需要在24小时内尽快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若咬伤部位在头面部、颈部等神经密集区域,还需要联合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被钉子、生锈金属等扎伤,需要先清洁伤口,再根据既往接种史评估是否需接种破伤风疫苗;若5年内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需要及时补种,避免因破伤风杆菌感染而引发肌肉强直、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第二,常规疫苗:中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患病风险增加,建议提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预防相关严重疾病。其中,带状疱疹疫苗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时提前接种,目前国内上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需要接种2剂,间隔2个月,70岁以上人群若第2剂未按时接种,可在第1剂后6个月内进行补种,不必重新启动免疫程序。我国几乎所有50岁及以上成年人曾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该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内,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衰退,病毒再激活概率逐年升高,5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为6.64/1000人,每年新发约156万例。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程度堪比分娩,可能持续数月、数年,甚至一生,还可能并发眼带状疱疹、急性视网膜坏死等致盲风险并发症,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将发病风险降低90%以上。肺炎球菌疫苗,若老年人此前未接种过,建议优先选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后5年~10年可以根据自身免疫状况评估是否加强疫苗接种;若已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间隔1年后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覆盖更多血清型。当前处于流感高发季节。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非普通感冒),人群普遍易感,起病急、临床症状重,常出现39摄氏度以上的高热及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并发肺炎、脑炎、多器官损害,老年人因抵抗力差、基础病多、易受环境影响,感染流感及引发并发症的概率更高。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将感染风险降低60%,且能减少流感相关住院率40%、死亡率50%,同时避免因住院导致的家庭误工及医疗资源占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中老年人对接种疫苗存在认知误区,需要逐一分析:一是“身体好不用接种”,实际上免疫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衰退,即使自身无基础病,也可能因感染引发重症。二是“接种后一定不生病”,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但是能够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即使发病也能减轻症状。三是“有基础病不能接种”,除了急性发作期(如严重心衰、哮喘持续状态)外,稳定期的慢性病人群更需要精准评估后接种: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60/10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以下再接种,避免血压波动较大而引发不适;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要<11.1毫摩尔/升,且无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才能接种;慢阻肺患者需要在缓解期接种疫苗,避免疫苗接种后气道反应加重。此外,接种疫苗后需要做好科学护理:接种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红肿、疼痛,可以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揉搓;少数人可能出现低热,一般情况下多喝水、休息即可自愈;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需要及时就医。 从政策支持来看,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中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服务:多地将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纳入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提供免费或补贴接种;一些省份将带状疱疹疫苗纳入职工医保门诊报销范围,降低经济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人疫苗接种绿色通道”,提供预约上门、健康评估一体化服务。同时,疫苗接种后建议结合日常健康管理强化免疫效果:每周保持3次~5次、每次30分钟的温和运动(如太极拳、慢走),促进免疫细胞活性;每天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为免疫系统提供营养支持;每年进行1次免疫功能评估(如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动态了解接种后免疫保护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疫苗均为知情自愿接种,建议中老年人在接种前携带既往病史资料,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及时前往附近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