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祎朋
“这里的护士就像家人一样,技术过硬、细心周到,让我觉得特别踏实!”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病房,即将出院的李女士紧握护士长的手,眼中充满感激。曾经因心脏疾病陷入绝望的李女士,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下重获新生。令李女士难忘的是护理团队的悉心呵护。 温情守护 今年5月,李女士因心脏瓣膜病紧急入院,情况危急。术前准备期间,护理团队密切监测李女士的生命体征,协助李女士完成各项检查,不断安抚她的焦虑情绪。护士张静茹发现李女士因担心手术风险而食欲不振,便主动上前耐心宽慰:“阿姨,我们医疗团队经验丰富,您一定要好好补充体力,我们都在这儿陪着您!”一句贴心话,渐渐缓解了李女士的紧张情绪。 手术当日,护理团队提前调试设备、准备器械,还特意为李女士贴上“温馨提示”,标明注意事项。术后,李女士转入重症监护室,护士王培华主动承担监护工作,每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哪怕凌晨3点仍轻柔地为李女士调整翻身角度,并叮嘱李女士:“伤口不能受压,咱们慢慢来。”连续14小时的不间断守护,李女士平安度过危险期。 庄严承诺 李女士术后返回普通病房时情绪紧张,对预后缺乏信心。责任护士马琼密切监测李女士的生命体征,记录液体出入量,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及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康复方案,同时给予心理疏导。马琼以一声声坚定的“保证”向患者许下承诺,又鼓励李女士树立康复的信心。 “您好好休息,我保证,明天您可以下床站一站。” “您今天真棒,好好吃饭,我保证明天您可以走一走。” “您配合得非常好,我保证今天就能撤泵。再练一练有效咳嗽,我保证明天您可以拔除引流管和导尿管。” “您太棒了,和我们配合得真好,我保证明天您能从床边走到窗台看风景。” 每一声“保证”,源于护理团队依托多年临床实践及大量文献支持所制定的心脏外科围术期临床康复路径,一套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漯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推行“五心护理法”(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同理心),并要求护士每日完成“三个一”:一次宣教活动、一次心理疏导、一次需求反馈。 制度托底 锻造一支“全能型”护理铁军,铸就“值得信赖”的口碑,离不开过硬的专业实力。漯河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推行“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讨提升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邀请护理人文专家开设沟通课程,强化服务软实力。 如今,随着智能核对系统、扫码用药、移动护理终端等科技手段的引入,传统护理工作更是如虎添翼。但是,在患者李女士看来,最温暖人心的依然是护士们的微笑:“机器再智能,也比不上她们紧紧握住我的手那一刻带来的安心。” 目前,李女士已康复出院,但她与护理团队的情谊并未止步。这场以心换心、温情的守护,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疾病,更深刻诠释了“医者仁心”的责任与温度。 (作者供职于漯河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