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法治与健康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预防
沙坦类降压药物的应用方法
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促进健康
每周一练 (医学统计学方法)
1
11 1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沙坦类降压药物的应用方法
 


□黄艳丽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分级标准主要依据血压水平的升高幅度判定。该标准参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高血压1级,即收缩压≥1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且<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且<100毫米汞柱。此阶段血压对人体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要引起重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控制血压。
高血压2级,收缩压处于160毫米汞柱~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100毫米汞柱~110毫米汞柱。这一水平的血压已会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造成明显的损伤,需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
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毫米汞柱,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属于高危血压状态。患者必须在医师或药师的专业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沙坦类降压药物,学名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凭借高选择性、高效长效、多器官靶向保护作用,以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成为临床一线降压药物。
常见沙坦类降压药物
临床常用的沙坦类降压药物包括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阿利沙坦等。不同药物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血管效应,促使血管舒张,从而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该机制从根本上干预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心血管、肾脏等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使用禁忌
沙坦类降压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降压药物)作用靶点相似,二者不能联用,否则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这两类药物存在共同的三大禁忌证。
孕妇禁用:沙坦类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儿肾功能异常、羊水过少等严重后果,孕期要绝对禁止使用。
高血钾患者禁用:此类药物会降低醛固酮分泌,使钾离子排泄减少,可能进一步加重高血钾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双侧肾动脉狭窄会导致肾脏血流灌注减少,使用沙坦类药物后,肾脏灌注压进一步降低,从而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
在使用沙坦类降压药物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清钾水平,警惕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更应加强监测。
药物选择
依据相关指南推荐,常用沙坦类降压药物各有适用人群:氯沙坦,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及高尿酸血症者;厄贝沙坦,用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者;缬沙坦,侧重于对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保护;坎地沙坦,适合脉压差大的老年高血压及伴慢性心衰者;奥美沙坦酯,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阿利沙坦,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者;替米沙坦,用于55岁以上高血压合并心血管高风险者。患者需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供职于信阳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