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涛
三叉神经痛的典型特征为,突发突止的剧烈疼痛,常被患者描述为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常见于面颊、下颌或前额部位,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疼痛,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5%的患者存在“扳机点”,轻微触碰面颊、刷牙,甚至凉风拂面等轻微刺激,都可能诱发剧烈疼痛。 发病机制 西医认为,三叉神经痛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出现的“短路”现象。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占总数的85%。影像学检查常可见血管(多为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导致神经纤维的绝缘层(髓鞘)受损,进而引发神经异常放电。这一过程类似电线绝缘层破损后出现的短路,异常的神经信号传导至大脑,便被误判引发剧烈疼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多由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诱发,此类患者往往伴随感觉功能减退等神经功能损伤表现。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的核心病机为“经络不通则痛”,将其归为“面痛”“头风”范畴,具体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风寒袭络 头面部为“诸阳之会”,若风寒邪气侵袭阳明、少阳经络,易导致气血运行凝滞、脉络不通。《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另有“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疢痛”的论述,均与三叉神经痛的病机相符。 肝胆火炽 长期情志不畅,易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性上炎,循肝胆经上扰头面经络,引发疼痛。此类患者常伴随口苦、烦躁、便秘等火热内盛的症状。正如《丹溪心法》所指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强调了火热之邪在剧烈头痛(含面痛)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痰瘀阻络 病程日久则伤及脾脏,脾虚运化失常则津液失司、痰湿内生;“久痛入络”导致气血壅滞,痰瘀互结,阻塞经络,经络不通则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 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率可达82%,其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即刻镇痛 刺激穴位促进内啡肽、脑啡肽等镇痛物质释放。 神经调节 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痛觉信号传递。 血管减压 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神经压迫。 抗炎修复 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西医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以短期缓解症状为主,长期应用存在局限性,且易产生副作用。其中,卡马西平作为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初期治疗有效率70%,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嗜睡等情况,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手术治疗 对操作精准度要求较高,治疗过程存在一定风险,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微血管减压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临床有效率可达90%,因为需要进行开颅操作,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出现听力损伤、脑脊液漏、面部麻木等并发症,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 射频消融术:通过高温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以达到止痛目的,止痛效果显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中医治疗 取穴 主穴选择太阳穴,透下关穴、风池穴、下关穴、合谷穴。 配穴 三叉神经有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3个分支,分别支配眼周、颧部和下颌部。眼神经疼痛者,配阳白穴,透鱼腰穴;上颌神经疼痛者,配四白穴,透巨髎穴;下颌神经疼痛者,配颊车穴,透地仓穴。 随症加减 风寒型患者,加风池穴、列缺穴,配合温针灸;肝火型患者,配太冲穴、行间穴、侠溪穴,采用泻法;瘀血型患者,取膈俞穴、血海穴,配合拔罐。 操作 患者保持仰卧位或侧卧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2.5寸(同身寸,下同)~3寸长毫针,从太阳穴进针,向下关穴方向透刺1.5寸~2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扩散至半侧颜面部;下关穴用1.5寸毫针刺入1寸~1.3寸,使针感放射至面颊、舌、上颌及下颌等处;风池穴用1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入0.5寸~0.8寸,合谷穴按常规操作;四白穴、阳白穴,分别用1.5寸毫针透向巨髎穴、鱼腰穴;颊车穴与地仓穴,用1.5寸毫针对刺。每穴刺入得气后,采用“久留针”之法,留针时间以60分钟为宜。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刺激量,若患者正值疼痛发作期,行强刺激手法并运用“动留针”;若处于疼痛间歇期,行轻刺激手法并给予“静留针”。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日,共治疗3个疗程。 三叉神经痛属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在治疗选择上,既要利用现代医学的精准干预,也不应忽视传统医学的整体调节优势。针灸作为安全有效的疗法,通过多靶点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了“少用药、少创伤”的治疗新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做好日常防护,避免冷风直吹面部,冬季外出建议佩戴保暖面罩;忌食辛辣、坚果等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推荐南瓜粥、鸡蛋羹等软食;做好情绪调节,保持心态平和,练习深呼吸等舒缓运动;使用软毛牙刷,动作轻柔,避免触碰已知“扳机点”。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系河南邵氏针灸学术流派第四代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