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牛 然 焦艺珂
“正是你们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硬生生地把我母亲从鬼门关抢了回来!这份恩情,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8月11日,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张老太太的孩子紧紧握着主治医师的双手,声音哽咽却满含感激之情。 当天凌晨3时许,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疾驰而出的救护车的呼啸声划破深夜寂静,一场与死神的赛跑骤然开启。74岁的张老太太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短时间内便陷入昏迷,生命体征极速下滑,危在旦夕。入院后急诊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令人揪心: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且Hunt-Hess(蛛网膜下腔出血评分表)分级高达四级——这意味着张老太太处于极高危状态,随时可能因为颅内压骤升或再次出血而失去生命。 神经外科团队接到消息后,迅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一场精准高效的抢救战即刻打响。面对致命的颅内高压,医生当机立断,紧急施行侧脑室外引流术,颅内压力得到有效控制,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引流术后几小时,张老太太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危重等级下降。这一变化不仅为根治手术扫清了障碍,更创造了宝贵的“黄金手术窗口期”。神经外科团队抓住时机,又为张老太太施行了急诊介入栓塞手术。在血管造影的精准引导下,微导管沿着血管穿梭至动脉瘤处,用栓塞材料将破裂的动脉瘤封堵,消除了再出血的风险。 术后,经过层层关卡,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张老太太的意识逐渐清醒。8月22日,记者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张老太太恢复良好,还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