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夏季清热祛湿的方法 |
|
□单莎莎
夏日炎炎,暑气蒸腾,雨水丰沛,人体很容易被湿热之邪侵袭。中医认为,夏季养生的核心为清热祛湿,若湿热在体内积聚,不仅会让人感到困倦乏力、口干口苦,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问题,甚至埋下健康隐患。只有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才能在炎炎夏日保持身心清爽。 饮食调理是夏季养生的基础。此时,人们应遵循“清淡养阴”的原则,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热。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天然的祛湿佳品,比如西瓜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尤其适合暑热烦渴时食用;黄瓜性凉,味甘,既能补水又能利尿,帮助排出体内湿气;苦瓜无论是清炒还是凉拌,都能起到不错的养生效果。此外,绿豆汤堪称夏季“灭火器”,煮制时不加糖更能发挥清热功效;菊花茶则能清肝明目,适合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群饮用。 药膳调理能让养生融入日常饮食。常用的祛湿药材与食材搭配,既能提升口感,又能增强功效。例如,茯苓山药粥是健脾祛湿的经典组合,茯苓能健脾宁心,山药能补肺脾肾;二者与大米同煮,适合脾胃虚弱、湿气较重的人群食用。赤小豆薏苡仁汤是夏季祛湿的“黄金搭档”,但要注意薏苡仁性凉,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应适量食用。 生活起居的调理同样不可忽视。夏季白昼时间长,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夜卧早起”,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损耗人体阴液,导致阴虚火旺,加重湿热症状。同时,夏季人们偏爱空调,但是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会使毛孔收缩,湿气难以排出,应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左右,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汗后,人们要及时更换衣物。 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帮助人体排出湿气。但是,夏季运动需要避开正午烈日时段,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方式,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运动后,人们不宜立即喝冷饮或吹空调,可以先擦干汗水,饮用少量温盐水补充水分,让身体自然降温。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过度出汗反而会损伤阳气。 情志调节对夏季养生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夏季天气炎热,人容易心烦气躁,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人们可以选择听舒缓的音乐、练习深呼吸、到公园散步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此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避免思虑过度,也能维持身心健康,让湿热无处藏身。 夏季清热祛湿,需要饮食、药膳、起居、运动、情志协同配合。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也应有所侧重。湿热症状明显的患者,如长期口苦口臭、大便黏腻、舌苔厚腻等,应咨询中医医师,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