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杨靖:让心灵的阳光照进更多角落
气胸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
责任制护理的温度与精度
征稿
1
11 1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气胸患者的护理要点
 


□朱志杰

气胸是指气体异常进入胸膜腔(肺与胸壁之间的潜在间隙)导致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肺组织受压萎陷,影响呼吸功能。这就像吹气球时气球突然破裂,而气胸本质上就是肺组织发生“漏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肺脏与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呈负压密闭状态,这种负压环境使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保持紧密贴合,犹如吸盘效应。当气体通过破损的肺泡或胸膜进入胸膜腔后,由于胸腔容积固定,积聚的气体会逐渐压迫肺组织,导致肺萎陷。随着肺通气量的减少和换气功能障碍,患者就会出现缺氧等临床症状。

高危人群
原发性气胸高危因素
“竹竿型”体型的青少年:身高超过175厘米、体重不足60千克,热衷篮球或游泳等运动的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这类人群肺尖部易形成肺大疱(类似轮胎局部鼓包),剧烈运动时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气胸。曾有案例显示,一名青年打完篮球后猛喝碳酸饮料,因打嗝导致胸腔压力骤增,诱发气胸。
长期吸烟者:每日吸烟超过20支且持续10年以上者,其肺组织因长期受到烟雾损伤,弹性纤维遭破坏,类似“被熏黑的破旧渔网”,极易发生肺泡破裂。此类气胸病情更为凶险,可能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需要紧急救治。
继发性气胸高危因素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患者的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咳嗽或感染时易破裂漏气。
有胸部外伤史的人群:车祸撞击、肋骨骨折、锐器刺伤或高处坠落等外伤,均可能直接损伤肺组织。
迟发性气胸者:在临床上,需要特别警惕延迟性气胸。部分患者受伤初期症状轻微,胸片检查结果正常,却在24小时~48小时后突发呼吸困难,突发气胸(因肺挫伤逐渐恶化),极易被误判为“轻伤”而延误救治。
张力性气胸者:外伤后气管偏移、颈静脉怒张,需立即穿刺减压。气胸进展快,易导致呼吸衰竭(因患者本身肺功能差)。复发率高,部分需要手术干预(如肺大疱切除)。
继发性气胸患者往往肺功能储备差,一旦发生气胸,病情凶险。护理患者时,需要重点关注原发病控制、早期识别并发症及预防复发。对COPD、创伤或术后患者,突发呼吸困难时,应优先排查气胸。
医源性气胸高危因素
胸腔穿刺:穿刺针误伤肺组织(发生率5%~10%)。
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不当刺破胸膜顶。
机械通气:高气压导致肺泡破裂。
疾病分期
急性期护理(发病或术后1周~2周):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用力咳嗽或屏气。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提重物(>5千克)、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改变。
恢复期护理(术后2周~6周):逐步增加活动量,以散步、温和的伸展运动为主,远离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以及举重、潜水、高空飞行等可能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6个月后经医生评估后可逐步恢复常规锻炼。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度、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30次/分)、血氧饱和度下降(SpO2<90%)、心率增快或血压下降,需要警惕张力性气胸或呼吸衰竭。
症状评估:注意观察胸痛是否加重、有无皮下气肿(触摸皮肤有“捻发音”)、咯血或发绀。若患者突然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可能为张力性气胸,需要紧急处理。
影像学检查:根据医嘱定期做胸片或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评估肺复张情况(尤其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管理:无症状或少量气胸(<20%),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减轻对患侧肺的压迫。
张力性气胸或呼吸困难者:立即取端坐位,避免平卧加重缺氧。
氧疗支持:给予高流量吸氧(5升~10升/分),可加速胸腔内气体吸收(氧疗可降低血氮分压,促进氮气排出)。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适用于中大量气胸或复发者)
保持管路密闭:引流瓶始终低于胸腔水平线(防逆流),各接口严格消毒包扎,水封瓶长管液面随呼吸波动(正常波动4厘米~6厘米)。若波动消失,可能提示肺复张或管路堵塞。
观察引流液:记录气体排出量及液体性质(血性液体>200毫升/时,提示活动性出血)。
意外处理:若引流管脱出,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用凡士林纱布加压覆盖,通知医生重新置管。
疼痛管理
胸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如布洛芬),避免阿片类药物抑制呼吸。
咳嗽时,患者可以用手或枕头轻压患侧胸部,减少震动痛。
活动与饮食指导
急性期绝对卧床,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或提重物(防肺大疱再次破裂)。
缓解期渐进活动:肺复张后1周~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潜水等)。
饮食建议:多摄入高纤维食物(防便秘),戒烟戒酒,忌碳酸饮料(减少腹胀诱发气胸风险)。
并发症预防
复张性肺水肿:大量气胸患者引流时要控制速度,避免短时间内肺快速复张。
感染:更换引流瓶时要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脓性引流液。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高危人群警示:瘦高体型者避免剧烈运动,慢性肺病患者需要控制咳嗽。
紧急情况识别:若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患者应立即就诊。
随访计划:术后1个月复查肺功能,戒烟者建议参与呼吸康复训练。
自发性气胸复发率高达30%~50%,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吸烟者和肺大疱未处理者。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本文由何剑烁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