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痔的诊断与治疗
人体免疫力与结核病
全血的选择及应用
1
11 1 2025年8月5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李纪高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的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除在关节、肌腱及其周围沉积外,还能在肾脏沉积,可能导致尿酸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有关。
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为:突发关节肿痛,多累及肢体远端单关节,特别是以第一跖趾关节肿痛较为多见;病久受累关节可能持续肿痛,活动受限,皮下出现痛风石;若累及肾脏,可有肾绞痛、血尿、腰痛、夜尿增多等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的辅助检查
血尿酸的测定。男性为210微摩尔/升~416微摩尔/升;女性为150微摩尔/升~357微摩尔/升。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性,应反复测定。
滑液及痛风石检查。在急性关节炎期,进行关节腔穿刺抽取滑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滑液中或白细胞内有负性双折光针状尿酸盐结晶,此项检查被视为痛风诊断的“金标准”。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痛风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以及浓肉汤、啤酒等,每天的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暴饮暴食、酗酒、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穿鞋要舒适,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秋水仙碱 抑制炎性细胞趋化,控制炎症,止痛效果显著,应及早使用。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24小时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细胞损害、脱发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比秋水仙碱更多用于急性发作期,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减量或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
糖皮质激素 常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者,一般短期应用。
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促尿酸排泄药物 丙磺舒:0.25克,每天2次,逐渐增至0.5克,每天3次。每天最大剂量为2克。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皮疹、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苯溴马隆:50毫克,每天1次,逐渐增至100毫克,每天1次。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比如腹泻,偶见皮疹、过敏性结膜炎及粒细胞减少等。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别嘌醇:100毫克,每天1次,逐渐增至100毫克~200毫克,每天3次。每天大剂量为800毫克。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皮疹、药物热、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偶有严重的毒性反应。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非布司他:40毫克~80毫克,每天1次。适用于别嘌醇过敏者,很少有致死性过敏综合征,对肾功能不全者安全性较高,抑制尿酸生成作用更强,痛风石减小更为明显。
如果能够及早诊断该病,注意生活方式,通过正规治疗,痛风石可以溶解,关节功能也可以逐渐得到改善。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