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助产士的综合服务职能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与急救
科学防治肝炎 守护肝脏健康
学生假期如何预防结核病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规范化筛查与干预
1
11 1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规范化筛查与干预
 

□王晓辉

政策背景:儿童血压管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要求将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其中血压监测被列为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防控的核心指标。《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防治专家共识》指出,我国6岁~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已达6.4%,但因筛查不规范导致的漏诊率超过70%,这与《中小学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中“血压测量未纳入必查项目”“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等现实问题直接相关。
现有校园体检的局限性:为何常规体检难以发现高血压?
根据《儿童青少年血压测量规范》,儿童血压测量需要满足“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使用适合臂围的儿童专用袖带”“非同日3次测量确认”等6项核心标准。但实际调研发现,有83%的中小学体检中存在“袖带型号与儿童臂围不匹配”“课间匆忙测量”“仅单次测量即判定结果”等问题,导致假阴性率高。这种不规范筛查使得大量潜在高血压儿童被遗漏,错失早期干预时机。
规范化校园筛查项目:专业团队如何实现精准识别?
本项目严格遵循《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防治专家共识》技术标准,构建“三甲医院专科团队+社区医疗机构”的协同模式:
筛查主体专业性:由三甲医院高血压专科医师牵头,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经统一培训(考核内容包括儿童袖带选择、体位规范、数据记录等)后参与实操,确保每台设备均符合《医用电子血压计》国家标准,且定期校准(每季度1次)。
筛查流程标准化:采用“三步骤筛查法”——第一步在学校医务室安静环境中完成初测,对血压≥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组第95百分位的儿童,第二步由专科医师3天内进行复核,第三步结合家庭血压监测结果(连续7天早晚测量)最终确诊,完全匹配《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分级要求。
确诊后干预:免费服务与全周期管理的政策依据
对于筛查确诊的高血压儿童,要严格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的要求,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后,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其中,专业咨询服务涵盖个性化饮食指导、运动方案制定及用药建议等内容,具体依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开展,确保建议科学适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基础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体成分分析,以及血生化检测(含肝肾功能、血脂检测)等项目,操作标准遵循《儿童高血压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为评估高血压对儿童身体的基础影响提供数据支持;进阶检查则包含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脏超声检查及眼底镜检查,这些项目的开展参照《心血管疾病防治基层诊疗指南》,旨在全面掌握高血压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眼底等靶器官的潜在影响。上述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包”直接对接,形成“筛查-诊断-干预-随访”的完整闭环,助力实现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控制目标。
长远价值:从血压管理到终身健康的战略意义
有关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期高血压若未得到控制,成年后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将增加3.2倍。通过早期筛查与干预,不仅帮助儿童青少年实现血压达标,生活方式的指导(如每日盐摄入量≤5克、中等强度运动时间≥60分钟)更是推动了健康习惯养成——这与《健康中国行动》中“将慢性病防治重心前移至儿童期”的战略完全契合。
 (作者供职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