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民
学生群体因学习负担较重、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加之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有限,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更易发展为结核病。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存在传染源,极易造成病菌传播。而学校聚集性疫情的根源,往往是假期中悄然形成的传播链。因此,假期正是阻断传播、防范开学季疫情的关键窗口期。 离校与返校:严把健康关 学生离校前要主动学习结核病核心症状(持续咳嗽、咯痰≥2周、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出现任何可疑症状需要立即报告校医并就医排查,严禁带病离校;返校前一周,需要严格自我监测,如有可疑症状(咳嗽、低热),要立即就医排查并主动告知医生假期接触史,确诊结核病或疑似结核病者严禁返校,需要治疗隔离并报告学校;新生要按规定完成入学结核病筛查(如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等),若学校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同班、同宿舍等),务必积极配合问卷、症状监测和检查,实现早发现、早处置。 假期防护:筑牢个人防线 随身携带医用外科口罩,在进入医疗卫生机构、通风不良的人员密集场所、乘坐长途公共交通工具等高危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肥皂(搓洗≥40秒)或含酒精的手消毒液(搓洗≥20秒),并在外出归家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打喷嚏后、触摸口鼻眼前等关键时候做好手卫生工作;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口鼻(禁止用手掌),并立即进行手消毒;居家和室内场所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减少滞留网吧等密闭的人员密集场所。 强化免疫:夯实健康根基 保证每天7小时~9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因熬夜降低免疫力;多吃富含蛋白质(鱼、蛋、奶等)、维生素(深色蔬果)的食物,限制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摄入量,足量饮水;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跑步、跳绳、球类),避免久坐;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提高免疫力,积极沟通疏解情绪,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风险规避:远离潜在威胁 需要探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全程规范佩戴N95口罩或KN95口罩,保持距离,缩短探视时间,结束后立即更换口罩并彻底洗手;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通风差、人员拥挤的密闭空间;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近距离交谈;家人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要督促其及早就医排查,共同居住时注意通风和佩戴口罩。 校园协同:共筑免疫屏障 教室、宿舍每天确保通风≥3次,每次≥30分钟,课间必须开窗,气温较低的天气也需要进行短时通风;门把手、课桌椅、扶手等高频接触面,每天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学校持续通过班会、宣传栏等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升学生自主防护力;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在学校出现可疑症状要立即报告老师并就医检查。 假期不是防疫真空期,而是防病黄金期。学生群体的健康防线,需要在假期离校前主动筑牢,在居家与出行中时刻坚守,在返校前严格自省。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