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瓜韵悠长话盛夏
有效沟通是一剂“良药”
生命的温暖与力量
又到蜜桃成熟时
书画作品
1
11 1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瓜韵悠长话盛夏
 

□卜俊成

 

   当夏日的脚步轻盈地踏入城市的街巷,街头售卖西瓜的车辆便如繁星般涌现。那一车车翠绿的西瓜,与夏日的炽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我的思绪也不禁被拉回到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笔下的夏日切西瓜的场景。他曾写道:“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那般酣畅淋漓的场景,仿佛夏日里的一股清流,瞬间涌入我的脑海,也拉开了我对西瓜相关记忆的悠长序幕。
    在童年的豫中地区乡下,吃西瓜最多的时候,当属收小麦前后。那时,田野里满是金黄色的麦浪,微风吹过,麦穗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丰收的乐章。我们一家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麦田之间,收割、捆扎、搬运,衣衫经常被汗水湿透。然而,在繁忙的农事之余,父亲总会用一些新打下来的小麦,去换取一袋西瓜。起初,小麦与西瓜的兑换比例是1斤(1斤=500克)小麦换二三斤西瓜。
    父亲每次切西瓜时,总有一套独特的仪式感。他先将西瓜放入井水中浸泡片刻,然后从厨房取出用高粱秆做成的锅簰,在锅簰上面切西瓜。
    有时候,父亲会将西瓜从中间切成两半,再把半个西瓜一分为二,切成小块。我总感觉这样吃得不畅快,似乎少了一些豪爽与奔放。倒是那种先切下一个小薄片西瓜蒂来磨刀,然后直接把西瓜竖着切成两半,再切成大块的方式,更让我觉得过瘾。咬上一口,红嫩的瓜瓤在舌尖化开,甜美的汁水瞬间充斥口腔,那清脆的口感让人很快就忘却了劳作的疲惫。
    随着西瓜大量上市,兑换比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有时候,1斤小麦能换七八斤西瓜。等到西瓜将要罢园的时候,1斤小麦甚至能换15斤西瓜。不过,这时的西瓜个头都比较小,口感也不如刚下来时清脆甜爽。这个时候,母亲常会用这些西瓜做西瓜酱。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西瓜酱是餐桌上难得的美味。母亲将西瓜切成小块,与黄豆、辣椒等一同放入陶罐中,密封发酵。数日后,西瓜的清甜与黄豆的醇香相互交融,再配上辣椒的辣味儿,那味道鲜美无比,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滋味。
    农村人对地理位置有着独特而质朴的叫法。以所在的村子为中心,北边的乡镇叫北乡,南边的乡镇叫南乡,东边的乡镇是东乡,而村子向西则是县城,县城西边的乡镇自然被称为城西。这些简单的称呼,却蕴含着村民对地域的独特认知和深厚情感。我对西瓜的另外一些印象,源于跟着婶婶去她位于北乡的娘家吃西瓜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叔叔和婶婶刚结婚没多久,我大概五六岁。婶婶所在的村庄有种植西瓜的风俗,她家的西瓜田一眼望不到边,绿油油的西瓜藤蔓延开来,像给大地铺了一层绿色的绒毯,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卧在其中,仿佛是一颗颗绿宝石。
    我们踩着田埂走进西瓜地时,负责看瓜的姥爷正坐在瓜棚下的竹椅上扇扇子,看见我们来了立刻笑着迎上来,布满老茧的手在粗布褂子上蹭了蹭。他弯腰在藤蔓间拨弄片刻,精准地敲了敲一个足有一二十斤的西瓜,听着那清脆的“咚咚”声满意地点头,小心地将西瓜从藤上摘下来。这个西瓜的表皮裹着一层细密的白霜,青翠的底色上嵌着深绿色的波浪纹,在阳光下泛着水润的光泽。
    姥爷把西瓜放进田边的水桶里泡了泡,再拿出来用井水冲洗干净,菜刀“咔嚓”一声落下,鲜红色的沙瓤便带着清甜的水汽扑面而来,瓜子像黑珍珠似的嵌在果肉里。我早就馋得直咽口水,等不及姥爷把西瓜切完,就捧起最大的一块西瓜,埋头大口地吃起来。
    甜津津的西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脸颊、鼻尖上都是红色的西瓜汁,连额前的碎发都被浸湿了,我只顾着吮吸果肉里的甜汁,连嘴角的汁水都用舌头卷着舔干净,吃得满脸狼藉却酣畅淋漓。以至于30多年后,那阳光下的瓜田、姥爷递西瓜时的笑容,还有指尖残留的清甜水汽,宛如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时常在记忆中缓缓浮现。
    此外,我们那里的南乡也长年种植西瓜。南乡的西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在周边地区颇负盛名。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在中秋节前,村里的西瓜摊早已寥寥无几。然而,我的一个关系很要好的高中同学翔宇兄家在南乡,他家种了很多西瓜。当时我趁着周末去翔宇兄家玩,第二天走的时候,翔宇兄的父亲热情地给我装了一麻袋的足球大小的西瓜。那些西瓜皮薄肉厚,口感鲜嫩多汁,甜而不腻,成为我记忆深处的一抹甜蜜眷恋。
    在岁月的漫漫长河中,生活的温煦柔光常常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力量源泉。那西瓜的翠影与甘甜,恰似夏夜天际的繁星,历经时光的雕琢,愈发闪烁着深邃的光华。它们是亲情的甘霖,是友情的琼浆,是乡愁的图腾,不仅构筑起我们生命的肌理,还成为灵魂深处不灭的火种。即使岁月如梭,即使前路荆棘,这些记忆的微光亦能穿透暗夜,化作前行的灯塔,让我在风雨如晦时仍能怀揣温暖,继续追逐那属于生命的炽热骄阳。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