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3版
PDF版查看  第4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7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8版:健康促进
 
第4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征稿
高血压病患者的居家护理
暑假谨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打开心门的钥匙
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带
1
11 1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带
 


□刘玉荣 文/图

发明背景
在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需要常规留置引流管,以减少并发症风险。引流管可以有效排出皮下积液,防止其积聚导致皮瓣坏死;保障呼吸道安全,避免术后出血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发窒息风险;控制感染风险,阻断创口逆行感染途径,加速伤口愈合进程。
创作思路
传统的固定方式存在显著缺陷。固定结构,采用丝线将硬质硅胶管缝合于皮肤,外层以胶布交叉加固;失效机制,皮肤油脂分泌导致胶布黏性下降,易发生松脱;引流管持续牵拉力传导至胶布的粘贴区域,诱发接触性皮炎;反复粘贴造成表皮损伤,增加患者疼痛评分;患者需要频繁返诊处理固定失效问题,延长康复周期。护理人员日均在每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额外耗费30分钟~45分钟进行管路重整,显著增加工作负荷。
上述痛点,凸显了对颈部专用引流管固定系统的迫切需求。
研究目的
笔者设计出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带,既能降低引流管脱管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人员的负担及劳动强度,又能妥善固定颈部引流管。
部件构成
这种新型引流管固定带,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由以下核心部件构成。
调节扣 作为长度调节中枢。
第一弹性带 左端与调节扣绕接缝制。
固定板 左端连接第一弹性带;内侧开设S形凹槽(关键固管结构)。
第二弹性带 右端连接固定板;左端为自由端,形成可调节闭环系统。
操作流程
佩戴 甲状腺切除术后,应根据患者的体形调节带体长度。
定位 固定带主体固定于患者腰腹部。
锁管 将引流管嵌入固定板内侧S形凹槽完成锁定。
创新性
双锚点固定机制 腰腹部承力锚点(承受90%牵拉力),S形凹槽机械锁固锚点。
动态适配系统 弹性带体允许15毫米形变位移,适配患者体位变化。
应用场景
专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解决三大临床痛点。胶布固定失效导致的脱管发生率下降77.5%,皮肤过敏损伤的发生率为0%,管路频繁维护的护理工时下降76.1%。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成本低廉,能较好地固定引流管,方便了患者翻身及活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产品示意图

1.调节扣
2.第一弹性带
3.固定板
4.第二弹带
5.S形凹槽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