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打开心门的钥匙 |
|
□崔明慧 叙事护理是将心理学的叙事疗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心理护理模式,属于人文护理范畴。护理人员突破仅关注病史病情的惯例,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发掘护理要点,并将叙事治疗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这是一种护士与患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患者在诊治疾病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关爱、享受温暖。 梓晟(化名)是一名只有2岁7个月大的男孩儿,因车祸后外伤、硬膜外血肿而住院治疗。初到病房时,梓晟哭闹不安,由奶奶抱着在病房里转来转去。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成人居多,我们平时很少在科室里遇到年龄这么小的患儿。见此情景,我忍不住想多给他一些关爱。 梓晟刚到病房的时候,血管条件很差,留置针好不容易才穿刺成功。给陪护的奶奶讲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就去忙其他事情了。 过了一会儿,我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梓晟已经睡着了,而梓晟的奶奶却一直抱着梓晟坐在床边,不停地擦拭眼泪。 我柔声地说:“阿姨,孩子已经睡着了,您可以把他放在床上睡呀!” 梓晟的奶奶哽咽着说:“不行啊,我只要把他放在床上,他就会哭,这孩子已经一天都没睡觉了。”“孩子的爸爸妈妈呢?”我轻声问。 梓晟的奶奶又抹了抹眼泪,啜泣道:“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就我自己在家带孩子。前天孩子在家门口玩的时候突然被车撞了,全身多处骨折,我可怎么跟他的爸爸妈妈交代啊……” 我看到梓晟的奶奶几次欲言又止,满腹心事。我想,也许是梓晟的病情给她带来了焦虑和不安。 于是,我一边给梓晟检查身体,一边试着安抚梓晟的奶奶:“如果让您表达一下现在的心情,您想说什么呢?” 梓晟的奶奶哽咽道:“害怕、自责、无助,我怕我照顾不好他,怕一不小心弄掉孩子手上的留置针,也怕一不小心碰到孩子的伤口。” 我耐心地说:“您不用这么紧张,留在梓晟手上的针头,其实是一根软管,正常的活动是不会把它弄掉的,您只要注意不要让梓晟的手在您身上蹭来蹭去,不要让他抓留置针就可以了。”我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试图传递给她一些温暖。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我耐心地解答她的每一个问题,安抚她焦虑的心情。同时,我也时刻关注着孩子的病情变化,医生开的药很快起效了。 梓晟的奶奶看到孩子的变化,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真的很感谢您,和您聊了一会儿,我觉得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糟了。”我微笑着回应她:“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等到我再上白班的时候,梓晟的情况已经好多了,科室里的同事们知道梓晟是留守儿童后,纷纷送来玩具和零食。当我得知梓晟喜欢喝“娃哈哈”钙奶时,就给他买了一些“娃哈哈”钙奶。大家都希望梓晟的生命里能多一点儿温暖,多一点儿关爱。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梓晟很快就康复出院了。出院那天,梓晟的家人为了表示感谢,特意给我们送来了锦旗。我想,这就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双向奔赴吧! 也许每个人的心扉都像一扇门,而叙事护理就是一把钥匙,打开那些因病痛而封闭的心灵之门。我用叙事护理的方式,倾听、理解、共情,与患儿和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关怀,就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