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种用于康复科护理的手指康复锻炼器 |
|
□史 盼 刘晓鹏 杜俊卫 文/图 技术背景 手部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类型之一。尽管这些损伤不会危及生命,但可能导致较高的致残率,甚至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手部损伤问题不容忽视。 在手部损伤的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康复治疗师运用专业手法进行干预,并借助手指康复锻炼器辅助患者开展自主锻炼,以提升康复效率。现有的手指康复锻炼器虽然能满足患者一定的自主锻炼需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功能性相对单一,适用范围有限;二是不便于多人同时使用,且在锻炼后无法对手指进行有效按摩。为进一步优化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康复科护理的手指康复锻炼器。 创新内容及亮点 这种用于康复科护理的手指康复锻炼器主要由底座、按摩组件、升降椅、压簧和锻炼组件构成。底座由圆形底板和圆形转盘组成。圆形底板的顶部通过轴承与圆形转盘转动连接,使圆形转盘可360度旋转。通过转动圆形转盘,能够将任意一个支撑架转至患者面前。底座中央固定有按摩台,其顶面设有开槽;按摩台顶部安装有一组环形分布的按摩组件,且开槽与按摩组件一一对应。 按摩组件由架板、电动推杆、压块和按摩凸块组成。架板为“7”字形结构,其底端焊接在按摩台的顶面,且正对开槽。架板顶板的底部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连接端安装有压块,压块底部均匀分布有按摩凸块。 底座上方设有两组环形分布的升降椅,每组升降椅均由液压缸和座板组成。液压缸顶部固定有座板。两组升降椅之间固定有一组环形分布的支撑架,支撑架由T形底杆和T形顶杆焊接而成,T形顶杆的五边形竖杆上套设有压簧,且每个支撑架上的压簧线径各不相同。一组压簧按照线径从小到大的顺序顺时针递增排列。压簧的底部固定有垫块,T形顶杆的五边形竖杆横穿垫块中心的五边形通孔,垫块搭放在T形底杆的顶面,确保垫块可自由上下移动。 每个支撑架的顶部固定有锻炼组件,该组件由中板、弹簧和侧板构成。中板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架顶部,中板的两侧均连接弹簧,弹簧的外端连接侧板。水平按压侧板时,弹簧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且每个锻炼组件中的弹簧线径各不相同。一组锻炼组件同样按照弹簧线径从小到大的顺序顺时针递增排列。其中,弹簧线径最大的锻炼组件安装在压簧线径最大的支撑架的顶部;弹簧线径最小的锻炼组件安装在压簧线径最小的支撑架的顶部。 此外,底座中圆形底板边缘处的一组环形分布的升降椅与支撑架一一对应。底座中圆形转盘边缘处的一组环形分布的升降椅与按摩组件一一对应,确保布局合理。 有益效果 1.该手指康复锻炼器设有一组支撑架,且每个支撑架上的压簧线径不同。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可依据自身手指的恢复情况,选用合适线径压簧的支撑架进行锻炼,既方便又实用。 2.该手指康复锻炼器设有可360度旋转的底座,患者坐在升降椅上进行康复锻炼时,能轻松将任意一个支撑架转至面前,提升了锻炼的便捷性。 3.该手指康复锻炼器配备了一套锻炼组件,患者通过使用这些组件,不仅能单独锻炼每个手指的受力能力,还可练习手指的握持力量,功能性强。此外,每个锻炼组件中的弹簧线径各不相同,患者可根据手指恢复状况,选择合适线径的压簧支撑架进行针对性训练,兼具方便性与实用性。 4.该手指康复锻炼器设有两组升降椅,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可根据个人身高调整座板高度,适用性强。同时,多个升降椅的设计支持多名患者同时使用,便于他们在康复锻炼器旁同步进行康复锻炼,操作简便。 5.这种用于康复科护理的手指康复锻炼器设有按摩组件,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压块和按摩凸块移动,实现对手指的持续按压。借助按摩手法,有助于促进手指恢复,辅助康复锻炼,从而提升手指康复效果。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中心医院)

用于康复科护理的手指康复锻炼器的结构示意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