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审病合证 妙用古方 |
|
□毛德西
生脉饮(又名生脉散)是一首古方,出自金元时期医学家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书中记载:“麦门冬,脉气欲绝,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须用之。” 生脉饮药少力专、配伍精当,是补益心肺气阴的主方。方中人参补气生津为主药,辅以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敛肺止汗。三味药组合,一补一清一敛,共奏养阴生津、固表止汗、安神复脉之功。正如《医方考》云:“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 生脉饮所用人参分为3种,即党参、红参、西洋参。因此,生脉饮也分为3种。党参重在补心气,红参重在温心阳,西洋参重在益气养阴。临证时,我们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择其善者从之。笔者列举几种生脉饮的衍生方剂,供临床参考。 保元生脉饮 保元汤出自《博爱心监》,由人参、黄芪、肉桂、炙甘草组成。功效:补气温阳、扶正托毒。歌诀: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保元汤可以补脾气、肺气、肾气,与生脉饮合用,增加滋阴功效。岳美中先生常将保元汤与生脉饮合用,名为保元生脉饮,为治疗心脏病扶正固本的基础方。 黄红生脉饮 即生脉饮加黄芪、红景天。红景天有“西藏人参”之称,可以抗缺氧、抗疲劳、抗紫外线照射;配合黄芪补肺益气,加强了生脉饮补气、温阳、供氧的作用。 黄红丹芍生脉饮 即在黄红生脉饮的基础上,再加入丹参、赤芍。《本草纲目》谓丹参能“活血、通心包络”,古人云“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赤芍长于祛瘀止痛,二者配伍祛瘀而不伤新血,增加生脉饮活血之力。 黄红桂芍生脉饮 即黄红生脉饮加桂枝汤。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有心脏病等痼疾且常患伤风感冒者。 黄红桂附生脉饮 即黄红生脉饮加附子、桂枝。用附子壮肾阳,以“振阳气而逐阴邪”;桂枝,通心阳。陈修园道:“桂枝振心阳以退其群阴,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也。”桂枝为动性药,能温振心阳、化饮定悸,与附子配伍,多用于心衰(心力衰竭)患者。 黄红春泽生脉饮 即黄红生脉饮加春泽汤。春泽汤源于《医方集解》,为清代医学家汪昂所著,由五苓散(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心)加人参而成,主要针对轻度的心功能不全、下肢浮肿患者。 日本医学家将生脉饮比作西药洋地黄,认为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生脉饮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不增加心肌能量;相反,它还可以调节心肌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氧气的消耗。 生脉饮是心肺虚弱的主方,通过灵活化裁,加减运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正如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记载:“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证皆合,更与方中所有之药无一不与所现之证相结合,然后施用。”由此可见,我们在运用方剂时,不能固执成方,必须以各种配伍变化来适合患者病情的需要,这就是中医充满活力的秘密武器! (本文由全国名中医毛德西讲述,文字由陈思羽、王举静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