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肝论治不孕症的思考
虚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探析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九少腹逐瘀汤
易变质中药材的保存要点
1
11 1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肝论治不孕症的思考
 


□刘建中

不孕症是妇科难治病之一。
肝郁血虚
肝郁血虚,多年不孕,经期先后不定,经前或经期时乳房、小腹胀痛,月经量或多或少,行而不畅,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或胀痛,善太息而色青黄,或面色无华,夜寐多梦,食欲减退,舌红、苔薄,脉弦细或弦细数。经前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加减),药选柴胡、枳壳、赤芍、甘草、当归、香附、白术、云苓、川芎、青皮;经后宜疏肝、理脾、养血,上方减疏肝之品,酌加黄精、阿胶、生地等养血之品;血热者,去掉白术、云苓、川芎,选加丹皮、栀子、地骨皮等;乳胀痛者,加川楝子、王不留;夜寐多梦者,加炒枣仁、夜交藤。
肝郁血瘀
肝郁血瘀,婚久不孕,月经量少有瘀块,经前或小腹刺痛,或痛经进行性加重,闭经、伴见胸胁,小腿痛或刺痛,面色青紫,舌色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治宜经前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选赤芍、甘草、桃仁、红花、当归、香附、川芎、黑大黄、焦山楂等;经期,酌加三棱、文术、山甲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等活血化瘀之品;经后,调经养血,方用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减),药选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当归、生地、川芎、玄胡、香附等。
讨论与体会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司理周身血液的调节及情绪活动,只有肝疏泄作用与藏血功能相互协调,才能使气血调和,血脉流畅,经行如常。《女科正宗》云:“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校注妇人良方》曰:“气血者,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当能谨于调护则血气宜行,其神自清,月小如潮,血凝成孕。”可见妇人以血为用、以血为因,种子之道贵在养血必先调经,经调自易成孕,而调经与肝最为重要。金代医学家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五天癸即行,皆从厥阴论文,无已绝乃属太阴经也。”情志不遂,气机不舒,气郁则血滞,气血不和,胞脉阻滞,精卵不能相合自难成孕。《黄帝内经》中指出“百病生于气”。而女子性隐曲,不能隐曲之事颇多,郁怒伤肝致肝失条达之症常见。在临证中,医者要针对肝郁诸症的情况,辨而治之,使气血调和,月经按时而下,胞脉通畅自能成孕。
虚证不孕多责之于肾,而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足,势必耗损肾精,血旺自可化精,血旺才能摄精成孕,肝木易克脾土,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在临证用药中,医者要注意选用山药、白术、云苓、陈皮、麦芽、山楂等调理脾胃之品。不孕症患者求子心切,心理压力较大,在虚证治疗中,要选用香附、柴胡、川芎、川楝子等疏肝解郁之品。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唐河县城关镇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