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合汤的临证应用
针刀治疗肘关节僵硬
中医辨治裂纹舌
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后持续低热
颈椎病的刮痧疗法
1
11 1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后持续低热
 


□张志

冬春季节是流感、支原体感染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感冒后持续低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体温在37.3摄氏度~38摄氏度波动,长期不能恢复正常。中医对感冒后持续低热有独特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太少两感”型感冒后持续低热,效如桴鼓。
  笔者认为,感冒后持续低热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患者过度服用寒凉药物,比如抗生素类药物等,损伤正气,导致邪气入里,伏于少阳;二是患者禀赋素虚,邪气留恋,郁于少阳。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中黄芩、柴胡,一表一里、一升一降,清解表里之热;配伍半夏等辛温之品,有辛开苦降的功效;桂枝,辛温,促寒散;白芍,酸寒,收营阴,二者配伍,一阴一阳、一静一动,营和卫谐;配伍党参,益气养营,可助正气;辅以甘草、大枣之品,能调和诸药,内外兼施。
  方证加减 若患者伴随纳差、胃胀等症状,加炒麦芽、神曲以消食和胃,解表除热。
  若热证明显,心烦口渴,加麻黄、石膏,以散寒解表,清热除烦。
  若舌苔厚腻,脘腹痞满,身困乏力,加藿香、佩兰,以和胃化湿,散痞解表。
  若伴随腹泻,加葛根、黄连,以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若患者每次感冒后均出现持续低热等症状,可在其痊愈后给予桂枝汤以善后。
  若伴随咽痛,则加大青叶、板蓝根。
  若伴随心烦懊恼,可加栀子、淡豆豉。
  若咳嗽较甚,加麻黄、杏仁,以宣降肺气,解表止咳。
  若鼻塞流涕,可合苍耳子散(加减)。
病案一
  2024年1月9日初诊 患者为男性,12岁,学生,体重45千克,以“肺炎痊愈后低热10天”为主诉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咳嗽、咯痰伴头痛1天”,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咳嗽、咯痰痊愈,仍遗留低热、头痛。近10天,患者每天早上体温正常,下午体温升高,最高为37.5摄氏度,发热时伴头痛。复查胸部DR(数字X射线摄影),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支原体阴性。
  刻诊 患者持续下午低热伴头痛,稍有恶寒,偶有汗出,纳差,口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弱。
  诊断 发热。
  辨证 营卫失调、内有蕴热。
  治则 调和营卫、兼清内热。
  方药 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生姜2片,生石膏30克(先煎),竹叶12克,炒麦芽12克。共5剂。每天1剂,分早、中两次服药。
  2024年1月14日二诊 患者仍下午低热伴头痛,最高时体温37.5摄氏度,口干缓解,纳差稍好转,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
  辨证 少阳蕴热、营卫失调。
  方药 北柴胡21克,半夏12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黄芩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3枚,生姜2片,炒麦芽12克,神曲12克。共5剂。每天1剂,分早上、中午两次服药。
  2024年1月19日三诊 患者下午低热明显缓解,最高时体温37.1摄氏度,头痛明显缓解,口干痊愈,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上方去掉炒麦芽、神曲。共5剂。每天1剂,分早上、中午两次服药。
  一周后电话随访患者,上述症状痊愈,未再复发。
  按语 患者支原体肺炎痊愈以后,遗留下间歇性低热、头痛、口干、纳差、偶有汗出等症状。初诊时,笔者未能精确诊断,仅考虑营卫失调为主,正如《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故给予桂枝汤(加减)。患者每天下午发热,故嘱咐其每天早上、中午两次服药,但收效甚微。二诊时,笔者仔细斟酌,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四诊合参,考虑其感冒后服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寒凉药物,导致正气亏损,邪入少阳。患者偶有出汗,稍有恶寒,考虑为营卫失调、太阳中风病。故应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兼清郁热,使患者少阳枢机宣通,提升正气,使邪外出。方中加炒麦芽、神曲,以消食和胃、解表除热。三诊时,患者上述症状均已缓解,故三诊时去掉炒麦芽、神曲,以巩固疗效。
病案二
  2024年12月11日初诊 患者为女性,34岁,以“心烦口干伴低热15天”为主诉就诊。患者1个月前患感冒后,出现咳嗽、发热、鼻塞、流涕、咽干症状,在当地诊所口服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症状改善。15天前,患者仍有发热、心烦、口干症状,再次口服西药,未见明显好转,遂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刻诊 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面色发红(两侧脸颊尤甚),心烦、口干,纳呆,微恶风寒,无汗出,无咳嗽、咯痰,睡眠尚可,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重按无力。体温37.5摄氏度,血常规检查及C反应蛋白检测均无明显异常。患者平素容易生气,体质差。近年来,每逢冬季,易患感冒,平均1个月感冒1次,生理期正常,白带正常。
  诊断 发热。
  辨证 少阳蕴热、营卫失调。
  治则 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解表散寒。
  方药 柴胡24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黄芩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2枚,生石膏30克(先煎),麻黄10克。共3剂。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024年12月15日二诊 患者服用1剂后,微微出汗,不再发热,心烦、口干明显缓解,稍有风寒,饮食尚可,睡眠质量较差,舌质红、舌苔略黄,脉弦滑、重按无力。在原方基础上去掉麻黄,继服5剂,用法同上。
  电话随访患者,上述症状均恢复正常。
  按语 该患者平素易感冒,体质较差,考虑为体虚感冒,即营卫失调,卫外功能失健,进而导致邪气入侵,发为感冒,表现为微恶风寒。患者正气不足,不足以抵抗外邪,故病邪涉及少阳半表半里,造成患者太阳经、少阳经同时发病。患者平素容易生气,少阳经枢不利,发为郁热,邪正相搏,故出现发热、心烦、口干等。《景岳全书》中记载:“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法;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初诊时,给予柴胡桂枝汤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清解余热。因患者汗不出,稍佐麻黄、石膏增强散寒解表、清热除烦之力。二诊时,患者主要症状缓解后,睡眠质量下降,考虑和麻黄有关,故去掉麻黄。
  大病之后,正气多虚,此时更见发热者,虽然有病邪当祛,但是不可妄施攻伐。柴胡桂枝汤作为经典合方,是治疗太阳经、少阳经两感之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该方不仅可以治疗感冒后持续低热,经过方药加减还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医者要谨守病机、药证相应,方可效如桴鼓。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泌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