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洪
痔疮,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自古便在中医典籍中有相关记载。中医对于痔疮的认知,不仅涉及病因病机,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中医对痔疮的认识 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生与多种内因、外因紧密相关。内因,主要涵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湿热下注等;外因,则包括饮食不节、久坐久蹲、情志失调、外感六淫等。 脏腑功能失调:比如,脾虚致使运化无力,进而湿热内生;肺气虚导致宣降失职,使得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肝疏泄失常引发气机郁滞等,都能对肛部气血运行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痔疮。 气血运行不畅:久坐、缺乏运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生,进而引发痔疮。 湿热下注: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过量食用肥甘厚味,容易导致湿热内生,向下流注于大肠,使得肛部气血壅滞,经络不畅,从而引发痔疮。 情志失调:情志不畅,比如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状态,可导致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受阻,影响肛部血液循环,进而诱发痔疮。 外感六淫:如久坐湿地,感受寒湿之邪,或者外感风热之邪,邪气留于下焦,结聚在肛门直肠处,致使局部气血瘀滞形成痔疮。 中医预防痔疮的策略 调节饮食是预防痔疮的重要措施。中医倡导饮食有节,避免过量食用辛辣、肥甘厚味之品,以防湿热内生,下注大肠。 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韭菜、黄花菜、香蕉、苹果等),能够增加胃肠道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帮助人体排出有害物质,降低痔疮发生率。 适量补充有益食物:如赤小豆、紫菜、槐花、黑芝麻、肉苁蓉等,这些食物具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对预防痔疮有一定作用。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这类食物容易刺激肛门和直肠的血管充血及扩张,从而诱发痔疮。 忌酒:中医认为痔疮多属于湿热证,饮酒会助长其湿热之势,而且酒还会使直肠静脉充血,诱发或加重痔疮。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肛部健康。中医主张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避免憋便,防止如厕时间过长。 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在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排便较为符合生理规律。 及时排便:当有便意时要及时排便,切勿憋便,以免导致便意感觉功能减退,甚至引发便秘。 控制排便时间:不要长时间蹲在厕所,避免如厕时读书、看报等不良习惯,以减少对肛部的压力。 调节情志与规律生活。情志波动和生活无规律也是引发痔疮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主张调节情志,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之中。同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睡眠充足,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身体过度疲劳,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痔疮发生率。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