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
在医疗领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它如同一场风暴,侵袭着患者多个重要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务人员,就是这场与死神较量中的关键力量。那么,医务人员如何应对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往往在患者发生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应激状态后出现。当身体遭受重大打击,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如同失控的“小恶魔”,在体内横冲直撞,损害各器官细胞和组织,导致器官功能受损。起初,可能只是一个器官出现问题,比如呼吸功能受影响,患者呼吸急促、费力,但随着病情发展,心、肝、肾等器官会相继“沦陷”。 医务人员在应对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是严密的病情监测。医务人员就像敏锐的“侦察兵”,24小时不间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利用先进的监护设备,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逃不过医务人员的眼睛。比如,血压突然下降,可能意味着心脏功能恶化或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异常加快,可能提示肺部功能进一步受损。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密切留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等神经系统指标,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也可能影响大脑,导致患者昏迷或意识模糊。 器官功能支持护理是应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核心举措。对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医务人员要进行机械通气。这就像给患者的肺脏配备了一个“得力助手”,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合适的呼吸参数,保证氧气持续输送。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时刻关注呼吸机的运行情况,防止管道扭曲、堵塞等意外情况。对于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医务人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心脏负担过重。同时,患者要按照医嘱使用强心药物、利尿药物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肾脏功能衰竭时,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医务人员要熟练操作透析设备,确保透析顺利进行,预防感染等。 感染防控也是重中之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力低下,而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不论是静脉穿刺、吸痰,还是更换伤口敷料,每一个操作都要非常用心。病房环境要保持清洁,及时通风,定时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消毒。此外,合理的营养供给,如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帮助受损的器官组织修复和再生。 在与多器官功能衰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务人员凭借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