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保春
传统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在20厘米左右。近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在科主任周朝元的带领下,通过肋间6厘米小切口,成功为78岁的万女士完成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万女士因胸部间断疼痛15天来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心脏两条主要血管严重堵塞,冠状动脉存在双支重度弥漫性病变。万女士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传统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创伤大(切口20厘米左右)、患者恢复慢、并发症多,对高龄老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心血管外科团队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决定为万女士实施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种手术不用锯开患者胸骨,仅在胸部肋间开一个5厘米~8厘米的切口,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手术风险。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核心在于精准和微创。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术前精准评估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在手术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精准定位冠状动脉的阻塞部位和程度,结合万女士的具体情况,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术中,心血管外科团队在万女士的左侧胸部开了一个6厘米的切口,清晰地暴露心脏表面,同时使用内窥镜和特殊器械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切口周围组织的损伤。 随后,心血管外科团队选择万女士的内乳动脉(位于胸壁内)和大隐静脉(从腿部获取)作为移植血管。这些血管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通畅率,能够有效改善心脏供血不足。在心脏稳定器的辅助下,心血管外科团队在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血管吻合:将移植血管的一端精准连接冠状动脉阻塞部位的远端,另一端连通主动脉,确保血液能够绕过阻塞部位。经过3小时的精细操作,周朝元成功地将冠状动脉与桥血管连接起来,建立生命通道,恢复心脏的正常供血。 术后,万女士恢复迅速,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一周后顺利出院。在出院前一天,万女士的家人特地给周朝元带领的心血管外科团队送去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这简短的话语,饱含着万女士及其家人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和敬意。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在心脏外科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手术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较传统手术具有诸多优势。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需要在胸骨正中开口,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而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采取胸骨小切口或者肋间小切口的方法,不需要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且需要心脏外科医生、体外循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手术室护士的紧密配合。
心血管外科简介
心血管外科简介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开放床位30张,配备专业心脏监护室及ECMO(体外膜肺氧合)、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等全套生命支持系统。有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 在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科室全面开展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常规畸形及Ebstein畸形(三尖瓣下移畸形)、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的矫治;在后天性心脏病方面,开展胸腔镜瓣膜置换、微创冠状动脉搭桥、TAVR(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术)介入瓣膜植入、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等前沿技术。 科室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年均发表论文10篇以上。与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心肺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心脏外科医院等国际知名医院保持密切联系和业务来往。 科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服务理念,用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