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娇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在生活中并不罕见的运动障碍。它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让他们的动作变得不协调、不自主,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肌张力障碍是由于肌肉张力异常导致的运动障碍,它是由主动肌和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表现为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具有不自主和持续性的特点。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手足徐动症、书写痉挛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更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能力,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按病因分类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指没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而出现的肌张力障碍。这类疾病多与遗传有关,具体表现为全身性异常或局灶性异常。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方式多样,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可以是X染色体连锁遗传。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则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肌张力障碍,这些因素可能包括脑代谢和构造异常、外伤、感染、中毒、药物等。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可能与基底节、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的病变有关。这些病变会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过程,从而导致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巴氯芬、氯硝西泮、苯海索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肌张力,缓解症状。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效果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肉毒毒素注射 通过注射肉毒毒素,可以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使肌肉松弛,从而缓解症状。注射部位通常选择痉挛最严重的肌肉或肌电图显示明显异常放电的肌群。肉毒毒素注射的疗效可维持3个月~6个月,重复注射依然有效。但肉毒毒素并不能根治肌张力障碍,且对于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效果有限。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最佳选择。手术方法包括脑部核团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等。其中,脑深部电刺激术适用于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采取神经调控的方式修复运动环路,达到治疗目的。手术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是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推拿、被动活动、站立练习、肢体锻炼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改善姿势和步态。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