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婧
5个月前的一天,刘女士在进食生冷食物后突然泛酸,随后呕吐,伴随腹胀、腹痛。起初,她以为只是简单的肠胃不适,然而症状反反复复,进食后尤为明显,每日呕吐2次~3次。于是,刘女士到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检查提示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裂孔疝。当地医院为刘女士做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然而,手术并没有彻底解除她的痛苦,术后仍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一天数次。她服用抑酸、止吐等药物,效果不理想。 经他人介绍,刘女士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 刘女士入院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于泳等人仔细询问病史,查看检查资料,发现缺乏对小肠情况的评估,遂安排刘女士进行小肠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发现十二指肠水平段狭窄并伴有梗阻。于泳认为,很有可能是小肠病变导致梗阻,使食物无法顺利通过,从而反复引起呕吐。 在排除一系列可能的干扰因素后,于泳等人进一步使用小肠镜进行深入检查。小肠镜作为消化内镜的一种,其独特之处是能够深入小肠这一传统检查难以触及的区域,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可能。在检查中,他们发现刘女士的十二指肠水平段有环周占位,成功找到了引起梗阻的原因,并在小肠镜下取活检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十二指肠腺癌。 诊断明确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外科医生迅速制订了手术方案,为刘女士实施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及肠粘连松解术。术中,医生发现肿瘤已导致小肠局限性狭窄、完全性梗阻,且腹腔内存在多发性转移灶。 术后,刘女士不再泛酸、呕吐。 对刘女士的诊治,充分体现了小肠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和解剖位置,小肠一直是传统检查的“盲区”。而小肠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小肠镜检查是一种针对小肠的内镜检查手段。在小肠镜下,医生能够观察小肠黏膜病变,准确取样活检,为小肠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相关链接
十二指肠腺癌为起源于十二指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其中前者更为常见。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发病率低,起病很隐匿,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血,但不具有典型性,预后不佳。在临床上,医生可采用内镜检查加活检、CT检查等方法,来提高诊断准确率。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很重要。对早期患者可以手术切除病灶,对晚期患者多进行全身化疗。 哪些人容易发生十二指肠腺癌? 1.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爱吸烟、饮酒者,爱吃精细面食、糖和红肉者,膳食纤维摄入过少者,易发生本病。 2.患某些疾病的人 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囊肿性纤维化等遗传性疾病者更容易发生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