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友
近些年,医学检验在疾病诊治中的地位愈发突出。拿到化验单后,我们最关心的自然是马上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凝血检测报告单与血常规报告单不同的地方在于,血常规上标示的是人体各类血细胞的清晰数目,再通过箭头标注出异常指标,入门门槛较低,而凝血化验报告单上的指标代表的是各种比值、时间,即使化验单上附带参考数值,门外汉看到纸张上的专业术语,大多会觉得云里雾里。 凝血检测,顾名思义,检查的是人体的凝血功能,进而完成对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除此之外,由于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一定的出血,医生要提前确认机体的凝血和止血能力,掌握患者的凝血过程,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比如,对需要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要查凝血功能以正确用药;各种手术前,通过凝血化验,筛选出有凝血缺陷的患者,以防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凝血四项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一般情况下,通过凝血四项可以了解人体的凝血状况。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用于检验各种内源凝血因子的指标和活性,正常值为27秒~45秒。超过正常10秒以上说明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异常。APTT缩短常见于血栓性疾病和高凝状态。APTT延长的原因有多种,如果是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导致患者凝血时间延长,患者患有血友病的概率较大;如果是缺乏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那么患者的肝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PT指的是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引起血浆凝固的时间。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是反应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试验。PT的正常值为11秒~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有病理意义。PT缩短常见于心梗、口服避孕药等情况。PT延长见于先天性的凝血因子Ⅱ、V、Ⅶ、X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和后天性的维生素K缺乏、重度肝病、使用抗凝药物等。它可用于监测抗凝剂(如华法林)的使用过程,维持PT为正常对照的1倍~2倍为宜。 FIB的正常值为2克/升~4克/升。纤维蛋白原增多常见于急性心梗、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感染或手术后;纤维蛋白原减少一般发生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肝硬化时。 TT用于检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及血浆中有无抗凝物质,正常值为0秒~20秒,数值超过正常值3秒以上为延长。TT缩短无临床意义。TT越高,代表检测对象出血的风险越大,比如发生纤维蛋白血症或血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 (作者供职于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