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欲成“明医” 必先从通晓医理做起
骨折后如何调养
针灸对认知障碍的干预作用
跟师学习 让我坚定了从医的信心
1
11 1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针灸对认知障碍的干预作用
 

□韩晓兰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明显上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认知和社会功能减退、精神症状、抑郁及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负担。
    针灸疗法作为具有独特理论的非药物疗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历史悠久,具有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廉等优点。多年临床经验已经证实,针灸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于脏腑虚衰,气血阴阳亏损,脑失所养,或脑络瘀阻,痰蒙清窍,神明无主所致。该病的病位在脑、心、肾,以精血亏虚、脑髓失养为本,以瘀、痰为标,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经络系统中,所有的阳经与脑直接相连,阴经通过十二经别与脑间接相连,奇经八脉通过任脉、督脉循环与脑密切相关。其中,督脉和膀胱经与脑的联系最为密切。督脉贯脊,入颅络脑,接受脑的支配,是脑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枢纽”,有“督为脑之经脉”之说。足太阳经与督脉多处重叠,经气交通,并且“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并与阳经相应,任脉为肾所主,能蓄涵肾脏脉气,行于身前,为诸阴经之海,精血阴津皆灌注于内,任督二脉相交,循环灌注,正所谓水火既济,阴阳平衡,脑部才得以充养。
    中医理论认为,心藏神,主神志,“心脑同病”,所以通过心经和心包经腧穴也可治疗脑疾。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与上述经脉的关系密切,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督脉、膀胱经、任脉、肾经、心经和心包经的腧穴,即能补肾填精、益髓健脑、醒脑开窍、升清降浊,最终达到调节大脑功能、改善患者认知能力的目的。
    目前,针灸治疗认知障碍,多采用针方治疗,例如四神聪穴、醒脑开窍穴、智三针穴、颞三针穴等。综合大量临床报道可以看出,古代和现代针灸在选穴上均同该病的病因、病机及经脉循行特点相符。从腧穴选择来看,古代与现代均选用了膀胱经、心经腧穴,但古代多选用心的背俞穴。此外,古代多选肺经穴,因肺藏魄,肺气虚可导致健忘,正如《黄帝内经·灵枢·天年》记载:“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选用列缺穴可使肺气清肃、大脑清醒。以上均体现了古代医家在针灸治疗时,更加重视脏腑辨证和五行学说等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且也选胆经穴位,以风池穴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该穴位于脑后颈部之枕骨大孔及延髓中枢体表处,针刺该穴能使针感通过枕骨大孔、延髓中枢达到颅内,直接起到改善脑组织功能的作用。
    总之,针灸疗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长期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及提高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供职于延津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