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楠
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与拉钩、手术刀、缝针等锐器接触,具有较高的误伤风险,这也是频繁引发职业损伤的因素之一。另外,此类损伤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概率,比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疾病,后果较为严重,应当加以防范。 开展护理知识培训 为了降低手术室护士工作期间锐器致伤问题的发生概率,医院及科室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开展护理专业知识系统培训。这样可以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不同手术器械的使用规范与管理技巧,确保其在手术期间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做好锐器的科学管控与合理应用等,从而大幅降低锐器致伤的可能性。通过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护士在手术室护理期间可以合理规范自身的行为,有效降低锐器致伤的发生概率。 让护士得到充分休息 手术室应做好护士排班制度的调整与完善,确保其在手术间歇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从而帮助其缓解身心压力,确保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手术工作。通过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可逐步优化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状态。这样,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对于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也显得至关重要。 完善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室应积极结合相关手术器械的用途和特点,制定工作制度。通过相关培训工作的合理开展,可帮助护理人员结合所学知识与具体制度,科学管控和合理使用手术器械,比如手术尖刀、针头等;对于用完的锐器,应及时进行分类管控。与此同时,医院可以通过引入安全医疗器械的方式,以降低护士在工作期间被锐器损伤的可能性。 建立手术室护理工作模式 为了避免锐器致伤,手术室应积极组织护士进行协作训练;建立手术室护理工作模式,确保护士在工作期间充分了解自身职责,继而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密切配合,从而提高护理综合水平。因此,只有科学管控锐器,才能有效解决锐器致伤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锐器致伤问题,建议手术室结合相关问题的根源性,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结合具体原因,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从而提高锐器致伤防范的综合水平。其间,手术室应从引导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保障充分休息、完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及建立护理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逐步开展护理工作,以确保年度护理工作目标按时、顺利完成。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护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