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当今社会,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人数增多,发病率高,在我国有着“十人九胃病”的说法,一提到胃病,大多数人都会感同身受。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症状多样、复杂,在临床上,很多其他系统疾病也常会合并有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面对各种各样的消化系统药物,安全、有效地使用成为每一名药师、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笔者总结了三类消化系统常见药物,供大家参考、学习。 抗酸药物 抗酸药物主要有碳酸钙、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磷酸铝等。抗酸药物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中和胃酸作用强、快且持久的特点,其中碳酸钙和碳酸氢钠,中和胃酸时产生二氧化碳,可出现嗳气、腹胀,从而引起反跳性、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加。由于该类药物仅中和已经分泌的胃酸,而不能调节胃酸的分泌,有的药物甚至可能造成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因此该类药物不能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抗酸药物大多制成复方制剂,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如胃舒平,就是由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组成的复方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包括H2受体阻断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胆碱受体阻断药物、胃泌素阻断药物。临床最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主要是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我们经常接触到的H2受体拮抗剂主要有法莫替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这些药物可减少夜间的胃酸分泌,对十二指肠溃疡具有促进愈合作用,为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首选药物。值得提出的是,在2020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要求所有药企立即下架并召回所有雷尼替丁药物,因其含有致癌的N-亚硝基二甲胺,并会随着时间推移,或在高于室温的条件下逐渐累积,并超过人体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因此在使用雷尼替丁时一定要考虑其致癌性。 质子泵抑制剂,主要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这类药物因其疗效显著、确切,不良反应少,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此类药物使胃内酸碱度升高,可反馈性地使胃黏膜中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从而使血中胃泌素水平升高。由于本类药物对组胺、五肽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继发性胃泌素水平升高并不能显著影响其抑制胃酸分泌效果。此外,本类药物还使胃蛋白酶的产生减少,对胃黏膜有显著保护作用;体内、体外实验证明此类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卓艾综合征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的胃溃疡。 胃黏膜保护药物 胃黏膜保护药物是一类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胃黏膜屏障包括细胞屏障和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细胞屏障由胃黏膜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组成,有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双层黏稠的胶冻状黏液,内含HCO3-和不同分子量的糖蛋白,疏水层位于黏液下层,主要由磷脂组成。因此,增强胃黏膜屏障的药物通过增强胃黏膜的细胞屏障和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而发挥抗溃疡的作用,主要药物有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替普瑞酮等。 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促进胃肠道运动、改善胃排空、防止胃食管反流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恶心、呕吐、早饱、腹胀、嗳气、便秘等,常用药物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其中,多潘立酮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为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药物,该药阻断胃肠D2受体,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排空、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反流和止吐的作用。口服多潘立酮后吸收迅速,临床主要用于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适用于治疗慢性食后消化不良和胃潴留患者,放射治疗及肿瘤化疗药、偏头痛、颅外伤、手术、胃镜检查等引起的恶心、呕吐,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苯海索等引起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主要是头痛、溢乳、男性乳房发育。 药物终归是药物,因此不论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还是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都不建议患者长期服用,用药期间要注意复查肝、肾功能。如果短期使用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并配合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供职于郸城县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