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南专家编写的共识在STAR评级中表现优异 |
|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常 榕 冯君楠 赵虎雷)近日,2021年度中国指南/共识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STAR)结果公布: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建生团队制定的《尘肺病康复专家共识(2021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分别位列传统医学共识前5%(第1名)和传统医学指南前25%(第13名);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分子病理科副主任、生物样本中心主任马杰为第一执笔人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位列858部共识的前10%(第83名)。 中国指南/共识STAR评级工作由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亚洲指南联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联合进行,对在医学期刊已发表且由中国专家主导的所有指南/共识展开评级工作,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有效遴选和使用高质量指南/共识,促进中国指南/共识质量的提升。 李建生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点围绕气道阻塞性疾病、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间质性肺病和环境因素致呼吸病等优势方向。《尘肺病康复专家共识(2021版)》推荐了健康教育、心理康复、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14类中西医结合康复策略,可供临床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呼吸治疗师、护理人员、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专业人员针对尘肺病患者康复诊疗时应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通过临床问题调研、证据收集与评价、德尔菲咨询法、专家共识会议等技术环节,综合当前最佳证据、干预成本和专家经验,形成25条诊疗推荐意见,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医师诊疗时应用。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是中国首部关于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的专家共识文献。该共识主要从RET基因变异形式及致病机制、RET基因融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适用人群、标本类型、RET融合检测方法及判读标准、检测流程及注意事项等6个方面,对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的检测进行了规范化指导,并给予了相应的推荐级别,以期指导临床RET基因融合检测获得准确的结果,使患者最大限度获益。 “针对RET基因的检测,我国各地区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检测技术亟待普及和规范。通过相关内容的解读,可以使广大临床和病理医生了解RET基因检测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方法和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开展RET基因检测。我们还制定了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推荐路径,检测医师可根据标本类型、数量及质量、所检基因范围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合理选择检测方式,必要时进行多平台检测互补和验证,以有效筛选出RET基因融合的患者。”马杰说,“共识基于国内多中心相关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两个中心入组非小细胞肺癌临检样本9431例,是目前已知中国最大样本量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队列的真实世界研究,以明确RET基因突变特征、临床预后、检测方法学差异。研究结果为共识的制定提供了来自中国人群的真实数据依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