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治疾病三则
单方验方
如何判断儿童自闭症
经方治疗糖尿病验案
治疗一例腰与下肢重度疼痛
1
11 1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辨治疾病三则
 


□赵时雨

案例一

益气清热凉血法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许某,男,45岁。
    初诊:患者腹痛、腹泻伴黏液血便3年余,加重伴发热1天就诊。早些年时,患者夏季患细菌性痢疾,当地卫生院给予服用西药治疗后痊愈。半年后,患者因过劳加饥饱失宜,致腹痛腹泻便脓血伴里急后重,当地卫生院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和抗生素等治疗,服药1年。服药后两周,症状均消失。1年后,患者全身虚肿,软弱无力,感冒不休。患者停药后病情逐渐加重,再服用上药则无效。就诊前一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摄氏度,服退热药物后发热反复,遂来笔者处就诊。
    症见:壮热,39摄氏度,面红娇嫩,烦躁不安,语声低微,时有泛呕,下痢赤白,每天大便30余次,舌质淡红,苔厚腻,脉弦数。经肠镜检查:回盲部升结肠充血水肿糜烂,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更甚,肠腔大片糜烂、溃疡、见大量红黏液分泌物。
    诊断: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处方:太子参12克,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炒薏苡仁12克,芡实12克,藿香12克,厚朴12克,炒木瓜12克,木香12克,橘络12克,黄连12克,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地锦草12克,大血藤12克,儿茶12克,白及12克,炒槟榔12克,炒地榆12克,白芷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输全血300毫升,共输血两次。大肠杆菌100毫升保留灌肠2次。中药保留灌肠,当归、炉甘石、滑石、琥珀、白及、甘草制成灌肠剂加锡类散4支加入灌肠剂中,保留灌肠。
    上方略有出入共服用50余剂,保留灌肠40次,症状大减,X线钡剂灌肠检查显示:降结肠轻度变窄,边缘光滑,钡剂通过尚好,结肠黏膜欠佳,其余结肠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按语:该患者以腹痛、腹泻伴黏液血便加重,伴发热,前来笔者处就诊,结合舌质淡红、苔厚腻,脉弦数,分析病机为湿热蕴郁化毒、毒热腐肠、肠络损伤、内蕴营血。故治疗该病,当从其病机益气健脾助风升阳,佐以清热毒,以达通畅。重症期,益气健脾养胃为先,再以清热解毒共服之,不可用大量清热解毒之品,以防伤脾胃之气,内服中药和中药保留灌肠并用为佳,故以太子参、党参、炒苍术、炒薏苡仁健脾利湿;藿香、厚朴、炒木瓜、木香、炒槟榔、黄连、白芷行气化湿升阳;橘络、当归、炒白芍、地锦草、大血藤、儿茶、白及、芡实、炒地榆清热解毒,敛肠和营。慢性期,单用中药汤剂即可,脾为生化之源,五脏之本,益气亦可生精,益气升阳亦可固脱,益气扶正即可祛邪,脾强胃健,脏腑经络皆以受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内生诸恙不生矣。

案例二

健脾化湿、降逆止呃法治疗顽固性呃逆

   陈某,男,64岁。
    初诊:呃逆1年余,患者因胃癌在某医院行外科手术4天后,早晨起床活动以后,骤然呃逆不止,夜不能寐,患者痛苦异常,予以西药治疗,以及中药汤剂、针灸、穴位封闭等法治疗均无效,遂到笔者处就诊。
    症见:患者痛苦面容,神疲,舌质红不润,舌苔白而不润,脉弦滑。
    处方:陈皮15克,清半夏15克,茯苓15克,枳壳15克,厚朴15克,砂仁9克,藿苏梗15克,旋覆花30克,煅赭石30克,姜竹茹30克,丁香9克,柿蒂30克,生姜30克。共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1剂,患者呃逆停止;服药3剂后,患者症状痊愈。
    按语:患者系因癌症惊恐而导致呃逆。呃逆病位在隔,病机关键在脾胃,与肝气失和有关。脾胃居于隔下,其气以降为顺,胃与隔有经脉相连。患者因患癌症恐惧伤肝,使肝失疏泄,使脾升降失和,使隔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喉间,故用上方健脾化湿,和胃降逆止呃逆。其中,陈皮、清半夏、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枳壳、厚朴理气宽中;旋覆花、煅赭石、柿蒂降逆止呃逆。综合上方有健脾燥湿、行气化痰降呃逆之功效。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上方屡用屡效,确能收到药到病除之功效。关键是降逆药煅赭石、旋覆花、柿蒂必须量大,方能攻克呃逆病。柿蒂一药,凡属气机升降失常,嗳气、呃逆均能药到病除。

案例三

活血化瘀、升阳散结通窍法治疗突发性耳聋

   郭某,男,58岁。
    初诊:左耳听力消失半个月,患者于5年前因患感冒后突发眩晕,随之左耳听力消失,随即前往当地医院五官科治疗半个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消失,左侧耳聋依然,遂来笔者处就诊。
    症见:左耳听力消失,口苦、咽干,舌有瘀点,脉弦涩,平时身体健康,有慢性胃炎史,仍在服药治疗。
    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葛根40克,地龙15克,郁金15克,路路通15克,香附12克,升麻35克,僵蚕30克,鳖甲30克。共7剂。水煎服。
    服药1周后,患者听力改善,大声说话可听见。上方略有增减共为30余剂,听力完全恢复正常。
    按语:该患者突发听力消失,查体见舌有瘀点,脉弦涩,可知有血脉瘀滞之象。耳为清空之窍,有赖于气血濡养滋润,若气血不畅,则血脉瘀滞,耳窍经脉痞塞,失去清空之态而失听觉。故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血逐瘀;远志、石菖蒲、郁金醒脑开窍;地龙、路路通、香附、僵蚕通络活络;佐以鳖甲滋阴养血。方中重用升麻、葛根。笔者认为,气机以左升右降为顺,清阳之气不升,气血上行不畅亦致瘀滞,故以大剂量升麻升举阳气,但现代研究有毒成分为升麻碱,过量可致中毒反应,故使用时要注意患者反应,若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或过敏体质者,升麻应从小剂量10克开始应用,用时可加大葛根用量。现代研究显示,葛根素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状况,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甲皱微循环有改善作用,能加快微血管血流速度,从而提高患者听力。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升阳散结通窍之功效。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