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袁野:防疫路上“急先锋”
这些单位和个人上榜
郑州新增5家总药师制度试点医院
安阳各医院有序开展防汛应急工作
南阳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培训开讲
睢阳区严防强降水后次生疫情
驻马店市二院重视“青苗人才”培养
卫生监督员检查医疗用品
眼睛常年流液难题终破解
三伏贴,不是想贴就能贴
职工医保有重大变化
1
11 1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职工医保有重大变化
 

(上接第一版)
个人账户减少会影响待遇吗
    《实施意见》提出,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在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仍然全部计入本人个人账户,即按照本人缴费基数的2%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比例划入调整为按定额划入,额度为上一年度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全省人均月计入约60元。
    “改革后的个人账户减少了,会影响待遇吗?”郑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杜建强说,这次改革调整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扩大门诊共济、转换制度模式,个人账户减少是一个改革的必然结果。
    杜建强说,从制度机制上来看,首先,个人账户通过改革以后,前期的个人积累仍然归个人所有。其次,在这次改革中,调整个人账户计入方式,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在职职工和大部分退休职工的个人账户计入都会减少。但个人账户减少了并不意味着保障会损失,而是放到了门诊共济保障的“大池子”里,形成了新的保障机制,把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从社会保险的基本理念角度来说,第一,风险防范机制不是收入分配机制,它强调防范社会风险的作用,它是“保命钱”“救命钱”,个人账户的多少,对当下个体来说有多和少的区别,但制度上来说门诊共济保障更具有风险防范功能。
    第二,有人会认为,门诊共济保障应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或增加保费收入来解决,而不是减少个人账户划入来解决。但社会保险每增加一笔缴费,必然会减少从业人员的一笔收入,就会增加企事业单位、公共财政等的负担,财政在社保投入的增加,也会相应减少对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总体上是基金的平衡转移,通过实现个人账户和门诊共济的大平衡,更有利于医保制度的长远和可持续性发展。
    郑州退休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55%起步
    “郑州市对于退休职工群体还有哪些方面的倾斜?”杜建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郑州市这次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也是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出发,以老年人为最突出的人群进行了制度考量。
    一方面,在确定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水平的时候,报销比例以55%起步,明确在此基础上对退休职工再给予倾斜支付,提高10个百分点,在确定封顶线时也明确退休人员比在职职工高出500元。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疾病风险比年轻人高很多。在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建立之前,郑州市已经专门针对这些人群建立了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的保障机制,把一些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对健康损害较大的疾病,在门诊发生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
    “这次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进一步将常见病、多发病、花费较少的门诊费用增加到保障范围里来,由统筹基金来支付,这对老年患者来说是个非常好的事。也就是说在改革过程中,这部分人群受益程度会更大,受益面更广。”杜建强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